意法半导体2025年Q1财报:周期低谷中的韧性与破局

芝能智芯
关注

芝能智芯出品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并不是特别理想。

● 营收同比骤降27.3%至25.2亿美元;

● 毛利率滑至33.4%;

● 净利润暴跌89.1%至5600万美元;

● 运营利润率逼近盈亏平衡点。

个人电子业务逆势增长部分抵消了汽车与工业市场的疲软,ST仍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库存高企与产品组合调整滞后的多重压力。

管理层将Q1视为周期底部,预计Q2营收环比增长7.7%至27.1亿美元,并通过全球制造布局重塑与成本优化计划,力争2027年实现显著成本节约。

芝能点评:现在的经济周期,汽车半导体的压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周期的底部。

Part 1

财务表现与市场挑战:

周期压力与结构性困境

意法半导体2025年Q1财报反映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的深刻冲击,营收、利润与运营效率全面承压,暴露了其业务结构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营收25.17亿美元,同比下降27.3%,环比2024年Q4下降24.2%,远超费城半导体指数成分股平均15%的营收降幅。

● 两大产品组——模拟、功率与离散、MEMS及传感器(APMS)和微控制器、数字IC及射频产品(MDRF)——均遭遇两位数下滑。

◎ APMS产品组营收14.66亿美元,同比下降28%,其中功率与离散产品收入暴跌37.1%至3.97亿美元,运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7700万美元逆转为亏损2800万美元,主要受工业控制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订单延迟拖累;

◎ 模拟、MEMS与传感器板块收入10.69亿美元,同比下降23.9%,智能手机MEMS传感器出货量下降18%反映了消费电子库存调整的持续影响。

◎ MDRF产品组营收10.48亿美元,同比下降26.5%,嵌入式处理板块(通用微控制器)收入下降29.1%,射频与光通信板块收入下降19.2%,汽车雷达芯片与手机射频前端需求双双疲软。

● ST的传统优势市场——汽车与工业——表现尤为低迷,

◎ 汽车电子收入同比下降超20%,受欧美车企生产放缓与电动车渗透率放缓影响;

◎ 工业市场因全球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自动化设备芯片需求萎缩15%。

个人电子业务得益于可穿戴设备与高端手机电源管理芯片的订单增量实现增长,但其占比仅约30%,不足以扭转整体颓势。

● 利润端,毛利率33.4%,同比下滑830个基点,源于高毛利汽车与工业芯片收入占比下降、工厂产能利用率降至75%(产生1.23亿美元闲置产能费用)以及消费电子芯片价格折扣(5%-8%)导致的价格成本剪刀差扩大。

费用端刚性支出加剧了盈利压力,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3.9亿美元,研发费用4.89亿美元,同比仅微降,运营利润率从15.9%暴跌至0.1%,运营收入仅300万美元,剔除重组与资产减值费用后仍同比下滑98%。

●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5.74亿美元,同比下降33%,自由现金流3000万美元,但库存问题凸显,期末存货30.1亿美元,库存周转天数167天,远超行业健康水平,反映出ST对2024年Q4汽车电子复苏的误判导致备货积压。

资本开支收缩至5.3亿美元,同比下降45.2%,2025年计划维持20-23亿美元,优先支持碳化硅晶圆厂与射频前端产线升级,但整体节奏放缓显示出对短期需求的谨慎态度。

ST在周期下行中面临需求分化、成本刚性与库存管理的多重挑战,核心市场低迷与产品组合的需求恶化进一步放大了其结构性困境。

Part 2

战略调整与未来潜力:

制造优化与技术聚焦的破局之路

面对周期低谷,ST展现出战略韧性,通过制造布局重塑、成本优化与技术创新寻求破局,同时为中期复苏奠定基础。

管理层将Q1视为周期底部,预计Q2营收27.1亿美元,环比增长7.7%,毛利率持平于33.4%,订单结构改善(汽车与工业Book-to-Bill比回升至1.1与1.05,个人电子1.2)与库存去化加速(预计周转天数降至150天以内)的积极信号。

Q2毛利率仍受420个基点闲置产能费用拖累,产能利用率若无法突破85%,盈利修复空间有限。

● ST启动的全球制造布局重塑计划是其战略核心,解决产能错配与成本刚性问题,

◎ 计划将意大利与法国的200mm产线转向高毛利碳化硅(SiC)与射频(RF)器件,目标2027年SiC营收占比提升至15%;

◎ 同时优化马来西亚与台湾的封测产能,减少消费电子封装产能30%。

◎ 通过关闭低效产线(如法国150mm旧产线)与裁员(2025年全球员工减少5%),ST预计2027年底实现3-4亿美元的年度成本节约。

以功率与离散板块为例,Q1运营亏损2800万美元,管理层预计通过产能转移至2026年实现利润率转正。

产线调整周期长(18-24个月)与地缘政治风险(如欧盟《芯片法案》本地化要求)可能推高成本,考验执行效率。

● 在技术创新方面,ST维持高研发投入(Q1占比19.4%),聚焦三大方向:

◎ 汽车电子方面,2025年推出28nm制程车载MCU,提升性能40%并降低功耗30%,目标2027年汽车电子营收占比恢复至35%;

◎ 绿色能源方面,扩产SiC模块至2025年50万片/年,瞄准电动车与光伏市场,预计2027年SiC收入超10亿美元;

◎ 边缘计算方面,推出22nm FD-SOI低功耗MCU,主攻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目标占据50亿颗市场20%份额。

这些技术方向契合长期趋势,但新兴业务Q1收入占比不足20%,短期仍需传统产品支撑。

● 外部风险不容忽视:

◎ 若全球GDP增速低于2%,汽车与工业需求可能进一步萎缩,Q2营收指引存在5%下修风险;

◎ 在MCU与SiC领域,瑞萨、恩智浦与英飞凌、安森美的竞争压力加剧,ST市场份额或被挤压;

◎ 内部整合效率亦是挑战,2024年业务板块调整导致1600万美元整合损耗,若2025年架构理顺不畅,成本节约目标可能落空,ST的战略调整展现了从“全产品线垂直整合”向“聚焦高增长领域灵活制造”的转型逻辑,通过成本优化与技术押注为周期复苏储备动能。

小结

意法半导体2025年Q1财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的残酷现实,也折射出ST在困境中的战略韧性与破局决心。

营收与利润的剧烈下滑暴露了其对汽车与工业市场的高度依赖,以及消费电子低迷与库存积压带来的结构性挑战。管理层将Q1定义为周期底部,并通过全球制造布局重塑、成本优化与技术创新,试图在寒冬中构筑反周期能力。

       原文标题 : 意法半导体2025年Q1财报:周期低谷中的韧性与破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