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PC发布欲打破系统垄断,鸿蒙生态补齐最后拼图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鉴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对华为的供货许可已于今年三月底正式终止,华为未来将无法使用Windows系统。 

这场由原生鸿蒙引发的[生态革命],有可能重塑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格局,并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鸿蒙PC发布欲打破系统垄断 

5月8日,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在电脑端亮相。

根据官方介绍,鸿蒙电脑经过五年的精心布局,汇聚了超过一万名杰出工程师的智慧,并与二十余家研究机构携手合作,累积了超过2700项核心专利。

搭载HarmonyOS 5的鸿蒙电脑,基于鸿蒙内核进行了深度研发,旨在为用户带来精致、智能、安全、流畅且高度互联的使用体验。

该系统实现了AI能力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的深度融合,赋予产品与生俱来的智能属性。

AI应用层面,系统级智能助理[小艺]成为鸿蒙电脑的核心亮点。

小艺文档助理支持通过简单指令快速完成PPT创作;

小艺知识空间可高效检索本机文档,精准提炼并总结用户所需信息;

小艺慧记能够实现会议纪要实时转写、自动摘要,还可提供会议托管提醒服务;

小艺设备专家则能根据用户指令,便捷完成屏幕亮度调节、截屏、录屏等电脑设置操作。

依托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鸿蒙电脑实现了跨设备的无缝协同。

它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三设备键鼠共享,通过[手眼同行][跨设备互通][应用接续][华为分享]等功能,用户可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衔接。

此外,鸿蒙电脑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全流程中实施了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应用的开发、上架、运行等环节进行了严密的监管,确保应用来源的纯净性和可靠性,全面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在设计与性能方面,鸿蒙电脑秉承了鸿蒙家族的和谐美学设计理念,依托软硬件及云服务的垂直整合架构实现了应用与文件的快速启动、交互操作的流畅性

鸿蒙电脑将利用HarmonyOS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消除硬件设备间的界限,使电脑不再成为信息孤岛。

鸿蒙电脑还配备了方舟图形引擎,不仅在展示炫酷视觉效果方面表现出色,同时确保在多窗口操作场景下仍能保持流畅的性能。 

鸿蒙电脑在技术上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在系统级AI能力方面,通过端侧大模型与云侧盘古大模型的融合,结合第三方模型生态,构建了端云协同能力,并将AI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实现了本地化AI功能的部署;

在全场景协同能力上,基于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了跨设备自然、无缝的交互体验,例如创新性的[手眼同行]功能,支持鼠标在多屏幕间智能跳转;

在全方位安全能力层面,鸿蒙内核获得了国际CC EAL6+安全认证,从底层保障了数据安全,并通过严格的应用治理规范,确保了应用生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已有150+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300+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预计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

在硬件兼容性方面,鸿蒙电脑已支持超1000款外部设备的连接,其中包括超800款标准外设,覆盖键盘、鼠标、显示器等20多个品类;

同时,还支持超250款非标准外设,如打印机、手写板、扫描仪等。惠普、佳能、爱普生等众多头部外设厂商已将相关应用上架至鸿蒙电脑应用市场。

 鸿蒙生态补齐最后拼图 

随着鸿蒙电脑的推出,鸿蒙全场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完善。

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也将正式实现在手机、平板、电脑、汽车、智能电视等多种智能终端上的全场景互联。

在大众消费者市场,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存在显著的空白,大多数操作系统基于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尚未形成一个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若要开发一个内核层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必须从头开始构建。

然而,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基础,自主可控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若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细致划分,大致可归纳为:

2021年至2022年期间,鸿蒙电脑原型机的研发阶段,主要工作集中在构建桌面基础功能、操作系统基础架构能力以及软硬件核心协同机制;

2022年至2023年,鸿蒙电脑工程机的开发阶段,此时期主要推出生态开发框架、操作系统核心组件的第三方接入以及智慧办公功能;

2023年至2025年,鸿蒙电脑商用机的推广阶段,届时用户将能够实现长期稳定使用,生态规模将得到充分发展,操作系统亦将不断进行优化。

针对Windows系统中设备孤岛要害 

Windows成为通用操作系统以来,业界尚未见证任何能挑战其主导地位的产品。

该系统的绝对领先地位使得各类软硬件与其紧密相连,从而不断扩展其生态优势。

即便MacOS这类操作系统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但其影响范围通常局限于影音处理等特定领域。

主要原因是,在智能手机和IoT设备全面转向鸿蒙操作系统后,该系统的一些特性与Windows无法匹敌。

例如,其分布式软总线能力,它允许不同终端设备之间实现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和任务协同。

然而,在运行Windows系统的电脑上,能够开发出基于NFC技术的[一碰传][多屏协同]功能,这在数据传输方面已接近极限。

因此,开发鸿蒙PC不仅是为了实现[补全全场景全生态]的宏观目标,而且对于确保鸿蒙用户跨端体验的一致性,以及保障PC业务的长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在政策导向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产业,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避免外部制裁和风险。

因此,在相关产品的采购上,通常要求实现软硬件的全国产化。

在操作系统方面,大多数基于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的产品,体验普遍不佳,仅能勉强满足使用需求。

涉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大部分信创产品的从业者缺乏全栈研发能力,也缺乏促使软件厂商进行适配的影响力。

而这两个方面,正是华为在消费电子行业中相较于国内其他厂商的显著优势所在。

这也预示着,一方面,华为的笔记本电脑等PC产品将全面转向采用鸿蒙操作系统。

从鸿蒙手机、鸿蒙平板到鸿蒙电脑,今年华为终端产品将全面融入鸿蒙操作系统,鸿蒙生态系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PC版鸿蒙操作系统的推出,标志着国内软件产业链的持续升级,这将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为国产电脑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类跨终端协作功能,精准地针对了微软Windows系统中[设备孤岛]问题的要害。 

图片

尾: 

在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技术合作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鸿蒙电脑的出现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链的自主化,增强技术自主发展的韧性。

部分资料参考:AGI接口:《华为兑现了五年前的阳谋》,凤凰网科技:《余承东的[诺曼底登陆]:鸿蒙PC发布,中国能否打破PC系统垄断?》,爱范儿:《华为鸿蒙电脑:一台非 Windows 国产电脑的诞生》,差评X.PIN:《华为的鸿蒙PC来了,它用起来到底怎么样?》,经济日报:《[鸿蒙]实现重要突破!战略价值远超产品本身》,大鱼机器人:《华为再破美国封锁,鸿蒙电脑亮相!正式抛弃Windows》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热点丨鸿蒙PC发布欲打破系统垄断,鸿蒙生态补齐最后拼图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