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的AIoT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21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9万亿元,五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1%;预计在2023年至2028年期间,公域AIoT市场规模将以12.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大,至2028年将超过7440亿元。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内,全球AIoT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31.7%,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作者 | 方文三图片来源 | 网 络
国内AIoT独角兽即将IPO
近日,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
根据招股说明书内容,特斯联是中国排名前五的公域操作系统型AI物联网(AIoT)产品供应商。
其AIoT操作系统TacOS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以及多个行业领域,类似于汽车行业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旨在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相关成本。
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IPO的资金将专注于两个主要领域:
①增强研发实力,重点投资于TacOS系统、绿色智算体以及行业大模型的技术研发;
②加快商业化的实施,涉及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扩充国内销售团队、拓展国际市场以及完善生态系统建设。
当前,特斯联专注于四大AI物联网(AIoT)应用场景,包括[AI产业数智化]、[AI城市智能化]、[AI智慧生活]以及[AI智慧能源]。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以2023年的相关收入为基准,特斯联在中国公域操作系统型AIoT产品提供商中位列前五。
根据招股说明书所述,特斯联的市场定位为[中国公域AIoT行业的先驱与领导者]。
公司旗下核心产品AIoT操作系统TacOS,为企业和公共管理者提供全面的AIoT解决方案,涵盖软件、硬件和服务。
AIoT,即AI与物联网的结合,目前正与大型模型技术快速融合,共同推动大型模型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
特斯联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2015年至2016年,处于AIoT 1.0时代,主要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构建;
2016年至2019年,进入AIoT 2.0时代,专注于为个人场景提供端到端的AIoT解决方案;
2020年至2022年,推出特斯联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并启动了多个AI CITY项目;
2023年至今,依托强大的模型能力和TacOS,特斯联开启了AIoT 4.0时代。
特斯联的AIoT操作系统TacOS是亚洲地区最早支持公域空间全场景应用的AIoT操作系统之一。
TacOS采用分层设计,既可作为整体平台部署,也可将各子系统组件化和模块化,以灵活方式实现平台的规模化落地。
TacOS的技术架构由五层组成,分别是智算物联网、全局数字化、通用智能体、全场景应用及开发者平台。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截至2024年末,特斯联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在超过800家全球客户中得到应用,覆盖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特斯联在海外市场已成功打造多个标杆项目,例如2020年迪拜世博会智能服务系统、深圳前海智慧城市中枢项目、隆鑫通用绿色智算体平台,以及上海徐汇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等。
2025年,随着DeepSeek-R1系列模型的发布,以极低的训练成本和超越OpenAI GPT-3的深度推理能力,在全球AI领域引发技术革新。
特斯联正围绕空间智能赛道,聚焦三大发展方向: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AIoT智能体。
其中,AIoT基础设施板块推出的[绿色智算体],是一套集高效算力、便捷部署、绿色运维于一体的智算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即装即用、算力弹性配置、全周期自主可控等特性。
该方案已在徐州智算中心落地,并成功赋能摩托车行业,打造出首个融合DeepSeek模型的应用范例。
今年初,升级版绿色智算体发布,实现对华为昇腾、昆仑芯、寒武纪等国产芯片的全面兼容;
并适配DeepSeek-R1/V3、Qwen等前沿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任务,构建起覆盖[芯-网-云-智]全链路的国产化工具链。
AIoT智能体板块以智能机器人与可穿戴设备为核心,其智能机器人曾在迪拜世博会期间为1250万人次提供室内外递送、安防巡检、互动表演等服务。
商业化推进与业务规模化发展已初具规模
根据招股书所披露的信息,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营收分别为7.38亿元、10.06亿元及18.43亿元,三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8%。
以销售合约执行口径统计,同期新签约客户数量分别为175家、193家及194家,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规模达23亿元。
在业务布局方面,特斯联已构建起AI产业数智化、AI城市、AI人居、AI能源等多个板块,其中AI产业数智化板块表现尤为突出。
2024年该业务收入达到16.4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6.24亿元实现了162.9%的显著增长,成为当前阶段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然而,在资本市场的热捧之下,企业尚未实现盈利的现状仍需引起关注。尽管通过多轮融资持续补充资金,但受限于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财务压力不容忽视。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特斯联的净亏损分别为23.87亿元、8.03亿元及21亿元,同期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依次为9.83亿元、6亿元及9.73亿元。
在客户层面,近三年新签约客户规模保持稳定,2022年至2024年客户总数依次为224家、330家及342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度呈现上升趋势——同期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8%、44.5%及70.6%,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从18%、17.1%上升至29.7%。
在营收规模超过10亿的AI公司中,特斯联无论是在年度增速还是长期复合增长率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结尾:空间智能产业的国内突围赛打响
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了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限制了关键技术、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出口至中国,这曾一度使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风险。
一方面,美国对华高端芯片(例如英伟达A100/H100)的出口限制及关税增加,直接促使中国加速研发替代产品。
国内成熟制程芯片有望快速崛起,国内半导体企业为了减少对美国设备的依赖,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国产设备及架构。
另一方面,美国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例如EDA工具、CUDA生态)也在迫使中国构建自主技术栈。
以连接算力与模型层为核心的AIoT基础设施产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今年早些时候,特斯联发布了全新升级版的绿色智算体,全面支持华为昇腾、昆仑芯、寒武纪、燧源、沐曦、壁仞等信创芯片,并适配DeepSeek-R1/V3系列、Qwen系列等前沿大模型的推理和训练任务,构建了具备[芯、网、云、智]能力的全链路工具包,实现了全国产研发。
以特斯联绿色智算体为代表的国产智算设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成本优势正在持续扩大。
能否紧抓机遇,走出空间智能的中国路径,是特斯联等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格局下面临的新课题,值得持续关注。
部分资料参考:创业邦:《重庆220亿超级独角兽,要IPO了》,财联社Al daily:《在手订单23亿!特斯联全力冲刺港股IPO》,投中网:《融9轮的重庆超级独角兽,要IPO了》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科创丨国内AIoT独角兽即将IPO,估值超2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