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巨头TOP10,业绩最新出炉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2025年Q1全球芯片TOP10的业绩已尘埃落定,各企业的表现犹如一场激烈的江湖争霸赛,有人高歌猛进,有人艰难突围。 

这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较量。芯片作为科技产业的基石,其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的走向。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2024年芯片企业营收TOP10新老更替 

市场研究机构Omdia发布的2024年全球芯片公司营收排名,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半导体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一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令人瞩目的6830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幅高达25%。

而这一显著增长的背后,AI相关芯片需求的爆发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英伟达凭借其在AI芯片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登顶,成为全球芯片公司营收排名的新科状元。

这一成就的取得,不仅彰显了英伟达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上的强大实力,更标志着AI技术在半导体行业的深度渗透和广泛应用。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行业霸主,英伟达的崛起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随着AI技术的兴起,英伟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机遇,迅速加大在AI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

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性能,英伟达的AI芯片迅速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了众多科技企业的首选。

 

与英伟达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传统芯片巨头如英飞凌和ST意法半导体则未能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跌出了前十名的行列。

英飞凌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AI芯片市场的快速崛起面前,英飞凌的转型步伐略显迟缓,未能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AI芯片产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作为一家在模拟和功率芯片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ST意法半导体在面对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时,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导致其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逐渐蚕食。

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传统芯片厂商也面临着各自的困境。

意法半导体在模拟和功率芯片市场的份额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

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对芯片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意法半导体的产品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其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逐渐抢占。

英飞凌同样在模拟和功率芯片市场面临着挑战,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业务受到了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影响,营收出现了下滑。

此外,英飞凌在AI芯片领域的转型也相对缓慢,未能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意法半导体加大了在新兴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英飞凌则通过收购和合作等方式,拓展其产品线和市场份额,同时加快在AI芯片领域的研发和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然而,这些措施能否取得成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这一升一降之间,深刻地反映了全球芯片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 

2025年Q1业绩数字里的兴衰密码 

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陆续发布,各大芯片巨头的业绩表现也逐渐浮出水面。

①英伟达作为全球芯片市场的新王者,在2026财年第一财季预计营收将达到430亿美元,上下浮动2%,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的417.8亿美元。

第一财季非GAAP口径下毛利率预计为70.6%至71.0%,同样表现出色。

英伟达的辉煌业绩,无疑得益于AI市场的持续火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对AI芯片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英伟达凭借其在AI芯片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多个热门领域,成为了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首选。

②三星电子在Q1半导体业务部门DS的营收为25.1万亿韩元(约178亿美元),同比增长9%,但环比却下滑了17%。

尽管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在高带宽内存(HBM)市场的份额落后于SK海力士,这或许是其环比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三星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以巩固其市场地位。

③博通在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25%至149.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48.9%至78.23亿美元。

半导体部门营收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软件业务营收67亿美元,同比增长47%,其中AI相关芯片收入暴涨77%至41亿美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一家在通信芯片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企业,博通成功抓住了AI发展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AI芯片市场实现了业绩的飞跃。

AI芯片业务的增长亮点主要体现在定制化ASIC芯片和网络连接芯片方面。

凭借这两大核心产品,博通吸引了众多超大规模企业的青睐,客户群体不断扩大。

博通在AI芯片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其成功跻身全球芯片企业前三甲,未来有望在AI市场分得更大的蛋糕。

④英特尔Q1营收为126.67亿美元,同比下降0.4%(比1月预期高于5亿美元),基本持平;

净亏损8.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81亿美元下降115%,Non-GAAP调整后同比下降25%。

尽管英特尔在PC处理器市场依然占据着较大份额,但在数据中心和AI芯片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英特尔需要加大在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⑤SK海力士Q1结合并收入为17.6391万亿韩元(123亿美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为7.4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58%。

SK海力士在DRAM市场份额超越三星,成为新的行业领导者,其在HBM市场的优势也进一步巩固。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SK海力士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持续努力。未来,SK海力士有望在存储芯片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⑥高通Q1营收达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28.1亿美元,增长20.6%,超出预期。

高通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稳定表现,以及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不断拓展,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高通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业绩。 

⑦美光的2025财年第二财季营收为80.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8.2亿美元;GAAP净利润为15.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93亿美元。

美光在存储芯片市场的稳步复苏,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自身产品结构的优化。

美光在存储芯片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表现,是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制造商。

HBM市场,美光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努力缩小与SK海力士和三星的差距。

通过灵活的产能调配和价格策略,美光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⑧AMD Q1营业额达74亿美元,毛利率为50%,经营收入8.06亿美元,净收入7.09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44美元。

基于非GAAP标准,毛利率为54%,经营收入18亿美元,净收入为16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96美元。

AMD在数据中心和客户端处理器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性能。

通过推出第四代和第五代EPYC处理器,AMD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从过去约10%提升至20%以上;

凭借Zen5架构的锐龙处理器,AMD在桌面级市场反超英特尔,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

此外,AMD还积极布局AI领域,通过优化ROCm软件生态,为前沿AI模型提供支持,并与多家企业合作部署AI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⑨英飞凌此前预计Q1营收将达到约36亿欧元(约40.9亿美元)。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英飞凌在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AI芯片市场的快速崛起面前,英飞凌的转型步伐略显迟缓,未能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AI芯片产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未来,英飞凌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以适应市场变化。

⑩联发科Q1营收为新台币1,533.12亿元(50.44亿美元),环比增长11.1%,同比增长14.9%;营业毛利为新台币738.09亿元,环比增长,同比增长5.6%;

毛利率为48.1%,环比减少0.4个百分点,同比减少4.3个百分点,EPS为新台币18.43元。

联发科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稳定表现,以及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不断拓展,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动力。

未来,联发科将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投入,以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行业未来的星辰大海与暗礁险滩 

根据WSTS的预测,2025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2%,全球市场估值达到697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由逻辑和存储部门推动。

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球半导体市场前景一片光明,AI和内存相关芯片市场的持续扩张将为行业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AI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渗透,将催生对AI芯片的持续旺盛需求;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对存储芯片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

然而,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诸多挑战如阴霾般笼罩。地缘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面临重构风险。

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等,可能导致关键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的供应受阻,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

技术创新压力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随着芯片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研发成本呈指数级增长,研发难度也越来越大。

企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才能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迈出艰难的一步。

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企业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尾: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与AI和内存相关的公司在排名中普遍上升,而那些主要销售模拟和功率芯片的公司,由于更易受到市场整体萎缩的影响,排名出现了下滑。

在这个强者恒强的行业里,各大芯片巨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降低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更是市场需求驱动的必然选择。

部分资料参考:《全球芯片巨头TOP10,最新出炉》,芯傍:《芯片Top10:榜单》,芯片架构笔记:《2024年全球顶级芯片公司排名,英伟达高居榜首》,芯潮流:《十大芯片公司,净利暴增》,物联网展:《全球半导体芯片排名新座次!英伟达居于榜首》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热点丨全球芯片巨头TOP10,业绩最新出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