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痛定思痛!不再拿纳税人的钱去扶植产业
于是,芬兰痛定思痛,现任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主席科索宁(Mikko Kosonen)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明:“2003年内阁改朝换代,逆转了整个鼓励创新的方向。过去8年来,Sitra每年投资多项创新计划里,八成是规模3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而且不再锁定高科技,更注重公共利益或国家竞争力。”
芬兰政府也表明不会再支援诺基亚。掌握最多研发经费的教育部还放话:“芬兰不会有一个新的诺基亚,所以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领域。”
芬兰已经看清楚,扶植“幼稚产业”的逻辑,不再适用于未来。因为环境不断在转变。
由政府扶植幼稚产业让它壮大,可以用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论点来代表:一个具有潜力的产业,在成长的痛苦期间得到政府的协助,将来就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和其他国家的对手竞争。所以,政府或课征关税,或给予补贴,等到国内幼稚产业“长大成人”,就可以收获果实。
只是,政府补贴就是人民被迫要拿出自己口袋里的钱,去支持政府官员心目中认为“有前途”的产业。
姑且不论这些官员是根据什么标准认定,事实上唯一值得政府补贴的产业,乃是这个产业在取消补贴后,还能把当初补贴时让消费者付的代价连本带利捞回,可以说,唯一值得补贴的产业,就是那种即使补贴取消,也能获利的产业。但如果真有这种产业,那又何必劳烦政府来插一手?
无数经验显示,让政府官员取代市场,选择哪种产业“有前途”,绝大多数的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连诺基亚这种顶尖企业,也可能在一夕之间崩溃。企业原本就有起落,政府何须多事,重压纳税人的钱?这是芬兰政府的体认。
从芬兰的例子看回台湾。台湾从政府到民间企业都说,要效法芬兰的小国经济策略,才能走向全世界。但我们是否已经看到,环境改变对政府官员决策能力的考验?这些年鼓吹政府扶植特定产业的声浪始终不绝,例如双D(DRAM、面暗产业的先例:几年下来,已花了纳税人500亿元纾困,约占台湾GDP的0.3%。台湾政府真的清楚,自己砸的钱,是替未来种下希望,还是只是为几棵根已腐烂的大树,勉强延续生命而已?
业内专家激辩诺基亚会不会倒下
美国著名财经网站“华尔街24/7”近日评出了2012年将会消失的六大品牌,其中诺基亚名列榜首。
可是,早在五年前的2006年,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上还处于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全年净销售额曾创历史纪录,达411亿欧元;全球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曾达到36%,每股收益全年增长27%。然而,短短五年之后,这个昔日的手机巨头光芒却骤然没落。
诺基亚是被苹果打败的吗?诺基亚会倒下吗?会退出中国市场吗?在今晚播出的央视大型辩论节目《对手》中,6位业内专家对此展开了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