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肩上的高通:不拘一格的骁龙810 或将揭开芯片差异化竞争序幕

OFweek电子工程网 Faraday 中字

  最近高通在处理器上做了不少文章,对于产品的宣传似乎不再局限于功率、核心数、频率等等,更多地是在向大众传播一种不一样的消费观念。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出现在芯片市场,即:个性化和产品差异性。以往芯片厂家打出的旗号都是低功率、高频率,高度同质化的产品不光让大众对CPU的更新换代丧失了兴趣,给芯片厂家也造成了很大的研发压力。

  高通另辟蹊径的做法值得借鉴。从去年的Quick Charge到今年的SafeSwitch,不仅解决了智能手机的固有弊端,同时也给了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策略的优势极其明显,在摩尔定律失效的今天,CPU性能过剩,不停地比拼处理器频率和纳米数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CPU的运算功能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消费者日常需要,而且随着协处理器的兴起,CPU的运算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单纯的提升CPU频率意义并不大。此时如果能发掘出消费者痛点,针对性的推出具有不同功能的CPU,手机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CPU特性,推出侧重点不同的手机,不光是对于手机产业是一针强心剂,对后续的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高通之所以能游刃有余的添加这些附加模块,除了正中消费者和厂家痛点之外,更重要是得益于它在移动产业的影响力:如神一般,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即便是自己设计移动处理器的苹果公司,他们也不得不使用高通LTE调制解调器。三星也一样,在美国和其他市场中,三星Exynos芯片也都是被高通骁龙芯片代替。

  其他芯片厂家如想用相同的方式竞争,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技术差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很难说服手机厂商采购这类新品。但是定制化从智能手机深入到手机CPU的趋势不可避免,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企图继续用更高的CPU频率与高通竞争,恐怕只能看着高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骑绝尘。

  编者结语:

  在当今消费者为王的时代,手机终端的品牌溢价不仅表现在终端制造商,大众更加在意的是关键手机部件的品牌,“屏是什么屏?康宁大猩猩;核是什么核?高通八核芯。”也正因为此,国产终端,例如:小米、一加、魅族、锤子等,得以很快进入消费者视野,一开始由于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有限,而选择通过使用其他业界顶级部件来宣传自家产品。

  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可是当国外的芯片厂商都开始为手机提供新亮点的时候,国内还在比拼着大屏、8核、千元机,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当然,国内还是存在很多富有创新意识的手机制造商,例如荣耀的双摄像头(超过HTC ONE M8)和vivo的闪充技术(与QuickCharge相比降低了适用性,但换来了更快的充电效率提升)。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对于那些披着互联网皮的硬件厂家,还有一个道理需要明白:千里之行,终归要始于足下;千里之堤,一不小心就将毁于蚁穴。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