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看来不仅仅是国内消费者的狂欢,原来老外们也喜欢在这个节骨眼上弄点动静出来。本周一,爱立信和思科宣布达成全面的技术和商业合作协议,将在市场和产品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据悉,双方的合作涵盖了两家公司的整个业务范围,包括运营商和企业级设备和服务,知识产权,还包括路由器、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移动、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产品,这简直是一场“不是并购的并购”。
双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战略合作协议,难倒是真的为了10亿美元的各自营收增长?合作对双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整个产业界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冲击?谁是此次合作的受益者,谁又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不是并购的并购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不是并购的并购,这从双方的合作范围中就能可见端倪。
根据两家公司的公告,这些合作将包括:1)为服务供应商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并联合技术创新,加快新的商业模式;2)新的移动网络服务,涵盖安全领域和室内/室外网络;3)物联网的研发;4)跨网络架构的端到端的全面合作,包括5G,云计算,IP和物联网,从设备和传感器到接入网和核心网,以及企业IT云。两家企业还将在咨询、集成、以及IT和网络管理服务等这些全球服务能力上互补。
未来,两家公司将按照FRAND原则达成专利授权协议,实现“无拘无束的联合创新”。作为各自领域内的领导性厂商,两家公司加在一起,有超过56000项专利和11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
这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在商业世界中并不常见,在爱立信的历史上更是绝无仅有。爱立信之前也有一些战略合作伙伴,比如微软、Juniper和Oracle等,但与这些厂商的合作远远没有与思科的深入。
在通信人聚集的通信人家园论坛上,更有网友指出,这种形式的合作更像是并购的“前戏”,只不过由于双方体量都过于庞大,行业江湖地位过于显赫,而且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与政治地缘,并购整合绝非易事。
多方面因素促成合作
在笔者看来,爱立信与思科此时达成如此深度的战略合作,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边界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及电信网的日趋管道化;其次,结盟的双方在产品线都存在着部分缺陷,在IP与云网融合的趋势下面临压力;第三,双方都面临着非常强大地竞争对手。
先来谈谈大趋势,伴随着IP技术的发展,造成网业分离和电信网的管道化。同时,业务的价值逐渐由管道向更加贴近用户体验的上层应用迁移,这同样是技术进步和应用驱动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对电信业务分流替代,在给电信业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新的领域和商机。例如云计算、互联网+,都是由于互联网带来新的商机。同时,互联网也在积极的向底层的信息基础设施来渗透,自建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2023年有可能超过电信,中国的趋势有可能在2023年之前完成。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对原来的两个霸主—爱立信好思科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对爱立信的影响可能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