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苹果坏消息不断?智能手机环境真的变了吗

与非网 中字

不是苹果烂了,而是环境变了

因出货量低于预期,华尔街分析机构近日将苹果股票评级从“买入”级下调至“中性”级,苹果股价也一度下跌0.3%。这是继去年12月19日以来,苹果第二次遭遇降级。

时隔不到一个月,评级连续下调,这样的表现很不“苹果”。细数近来苹果的新闻,几乎都是些坏消息——“电池门”“降频门”“手机销量创新低”……唱衰苹果似乎已经成了一些媒体的“政治正确”,甚至有人直言“苹果烂了”。

创新曾是苹果最亮眼的标签。在智能机刚刚兴起的时代,学习苹果曾是众多智能手机厂商的必修课。然而,在iPhone 5S之后,苹果好像再难给我们带来惊喜。之后的iPhone 6、7、8乃至曾被寄予厚望的iPhone X,都被指“创新不足”,被网友吐槽“四世同堂”。

而另一边,国产手机却在技术、营销策略上不断求新求变。华为和小米着手研发芯片,向自主创新迈出重要一步;OV则深度耕耘线下渠道,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成为领军品牌……

在多元化选择面前,消费也愈加趋于理性。于是,去年iPhone 8发布后,再不见排队的“果粉”,而是门庭冷落。各大手机品牌的功能都差不多,消费者为何要为如此之贵的iPhone买单?

不只是手机,在全球取得傲人战绩的Apple pay,在中国同样遭遇了滑铁卢。在Apple pay入局前,国内支付业务已形成微信和支付宝双寡头格局,苹果虽想凭借庞大装机量奋力一搏,只可惜时机贻误,再难撼动市场。

不再那么闪亮的苹果,似乎已有转变的迹象。1月18日,为了更好服务中国用户,苹果公司开通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购买产品、寻找客服、咨询疑难问题。众多果粉戏言,高高在上的苹果也开始“接地气”。

形势比人强,这再不是可以凭借性能独孤求败的iPhone时代。与其期待下一个“乔布斯”式的创新,苹果更应摆正位置,主动迎合市场。“迎合”并不丢脸,盈利是企业最大的正义,活下去、活得好才是本事。

但“接地气”只是第一步。摆脱技术优越感,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利用已有市场优势,打造真正的本土化产品,这些深层的思维转变是更艰巨的任务。

犹记得十年前,诺基亚曾稳坐手机市场头把交椅,那时的“诺老大”对市场份额不足1%的“苹小弟”不屑一顾。接下来的三年上演了盛极而衰的戏码,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霸主易位。

后浪推倒前浪,这是IT产业发展的必然。消费者没有长情,他们只会拥抱最懂他们的人,留给苹果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了。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