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摩尔定律时代扛旗者谁?浅谈芯片市场算力之争

镁客网 中字

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出现像CPU一样的AI通用算法芯片,一剑封喉的应用还没出现。首先,AI芯片的量产问题是头部短板。不同于已经定性的传统芯片,AI芯片从架构到设计等多个层面都会是一种全新的颠覆。当前,虽有几家初创公司表示他们的产品已经实现了一种量产,但最终多是应用于自身产品和产业链,算不得真正的量产。

其次,AI芯片欠缺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在早前由镁客网主办的“M-TECH AI芯片商业化之路”论坛上,多家AI芯片初创公司的嘉宾都表示,云端芯片市场的大部分空间已经被英伟达占据,AI芯片创企在其中没有机会,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正由于其产业链的建立。产业链构建完整,AI芯片从上游设计到中游解决方案、再到下游应用场景落地才能流畅。

再次,AI芯片的工作只是加速AI算法,但在整个主板上,这只是芯片所要计算的一部分。于其他方面,还有更多的计算工作,而它们中间的多数,并不需要AI芯片的介入,比如数据存储等等。

当然,主流架构探讨、算法通用可实现性、刚需应用场景等也是AI芯片需要攻克的问题。

短期之内,如英伟达这样的芯片行业巨头,其GPU因为算力尚且能够满足当前AI算法加速的需要,虽然耗能表现不佳,但是出于产业的需求,仍然是占据了当前市场的主要份额。

总结:新旧更迭,背后都是市场法则

不管是CPU、GPU等传统芯片,还是AI芯片,它们出现的根因皆是因为市场有了新需求,继而才会形成趋势,最终落实为产品。这其中,有着时代的更迭,也有着技术的进步。

这方面,AI芯片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为计算的需要,人们开始研发芯片,从而诞生了CPU、GPU等。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CPU一直做着主要的任务处理和数据计算工作。之后随着AI的出现,CPU的算力遇到了挑战。反之,因为并行运算架构,以往并不起眼的GPU开始焕发光彩。不过,它们终究不是为AI算法而定制的,也因此,迎合产业需求发展的AI芯片出现了。

长远来看,出于对算力、功耗等多方面的考虑,就AI算法加速方面,AI芯片取代传统芯片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届时,AI芯片或将与CPU、GPU等一起集成到一个完整的处理器中,诸如寒武纪NPU被集成至麒麟970一般,又或者,AI芯片也将作为独立处理器存在,这一切目前还是未知数。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就当前而言,我国在AI芯片的研发上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一旦AI芯片实现量产,除了迎合智能时代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还将在芯片产业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在当前核心技术缺失的困局下实现“弯道超车”。(作者:韩璐)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