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三星电子是成功的,它们已经连续多年占据了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根据此前 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三星电子全年的出货量为 3.17 亿台,以 21% 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手机行业。
过去的几年,借助巨大的人口红利,国内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自主品牌。时至今日,不少中国厂商,已经成长为全球手机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比以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国外品牌,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之处在于,它们更懂得中国消费者的诉求,继而做出相应地调整,来提升自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而前者由于需要去考量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本地化的处理上,往往不得不作出一些取舍。
如果放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初,凭借领先的技术以及工艺水准,国际品牌的确更具吸引力,但手机行业走到今天,产品端已经很难拉开明显的差距。此时,国际品牌们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唯有贴合当地消费者需求,加快本地化进程。
三星的本地化策略开始于“人”
去年,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权桂贤上任后不久,有媒体报道称,三星中国市场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当时“改革”的内容是,改编七大支社,成立 23 个分公司。
前不久,在 Galaxy A9s/A6s 新品发布结束之后接受包括极客公园在内媒体采访时,权桂贤再一次提及了去年的那次组织结构调整。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 权桂贤
在他看来,三星电子只是优化了组织结构,构建了更高效的团队架构,将非正常化的东西正常化,谈不上“结构调整”。
“我们认为这种三重结构不符合现在的业务状况。因此我进行了 23 个分公司扁平化的管理,将公司架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全国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以及消费者需求,提高公司整体的沟通效率。”
改编七大支社之后,三星电子在人员调整上还有一个变化是,中国人在管理层中的占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高,达到了 90% 以上。
“作为管理层就应该多了解市场真实情况,不能纸上谈兵。把中国的管理层和员工推到一线,这样可以更好的和当地人沟通,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权桂贤说到。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再去复盘三星电子去年所做出的组织架构优化,可以看到的是,其实他们在一年前就已经迈出了本地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产品的本地化之路
在中国市场,产品的竞争力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的三星电子相比之前要看的更加明白。设计、配置、价格,权桂贤给出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回答。听起来有些“干巴”,却又十分符合当前国内大多数用户对于手机产品的评价标准。
于是,前不久三星电子在古城西安召开新品发布会,带来了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的 Galaxy A6s。为了迎合“千禧一代”对于外观设计方面的喜好,它提供了包括撒浪黑、锦鲤红、花木蓝和花仙紫在内的四种机身配色,还加入了渐变色设计。
而多样化的机身配色以及渐变色设计,也恰恰是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国产手机新品的主要卖点。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采用类似做法的 Galaxy A6s 并不会让你感觉太过惊艳,但至少,在与同价位竞品对比的时候,它的性价比上还是可以的。
三星 Galaxy A6s
除了 Galaxy A6s,发布会当天三星电子还发布了首款搭载后置“四摄”的 Galaxy A9s。在这款产品发布之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三星电子会首先在一款中端产品采用四摄,而不是自家的旗舰Galaxy S 或者 Note 系列?
三星 Galaxy A9s
对此,权桂贤坦言,“中国国产厂商的旗舰产品价格大概在 3000~4000 元,想在中国市场应对这种挑战,需要提高这个价格段的竞争力。所以我们整体策略方向改为在中端产品中应用一些尖端技术,再把尖端技术应用于旗舰产品。”
不仅如此,三星电子未来将持续在中端产品上技术创新,它会和旗舰产品同步进行或者是领先于旗舰产品。未来在产品线的布局上,三星电子将以 3500 元的价格作为一个分界线,3500 元以下的产品研发,将贴合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产品需求。
重新崛起,未来可期
走过了初期的“野蛮式”发展阶段,如今的中国手机市场大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竞争依旧激烈,但如今大家比拼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机海战术,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包括创新力在内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尤其是到了今年后半段,可以看到,国内的几大自主品牌不约而同地加快了产品创新的速度,并且将其很快实现落地。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突围”出来,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讲显然都并不容易。
面对中国手机厂商产品创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对此,权桂贤说到,“我们在产品上将不断进行创新,希望创新功能能够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我们进行产品创新的源动力就是重新崛起的决心”
三星电子想要重回中国市场领导地位,或许又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把如今的中国手机市场比作是提速之后的跑步机,那么谁的体力更好,无疑将会成为最终的优胜者,率先支持不住的,则会提前退场。
而在全球的手机厂商中,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供应链能力,三星电子可以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就产品本身的素质而言,只要三星电子想做好,应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在产品之外,如何进一步推动本地化进程,去打造符合中国用户需要的产品,也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