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万元折叠屏手机,到底有什么奥秘?

与非网 中字

折叠屏的开端

罗马非一日建成,当很多人为柔性折叠屏手机争论,好奇它为何这么快就出现时,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柔性折叠屏手机这股风其实已经吹了很长时间。

我们今天看到的折叠屏是从柔性显示屏进化而来,施乐最先在1974年提出了柔性显示屏的概念。这种可以像纸一样弯曲,又能直接显示图像的材料一直都很吸引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从实验室走出,因为要将屏幕材料变得更薄更轻,还要保持其功率和耐用度,甚至是显示出丰富色彩,如此复杂的要求对于量产来说并不容易。

这件事最终在厂商那里有了一些答案,屏幕制造商Plastic Logic在2012年制造了号称「牢不可破」的柔性显示屏,其材料完全由塑料制成,还在2013年展示了和英特尔共同打造出的柔性屏手机MorePhone。手机厂商中,索尼、三星等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对柔性屏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了相关技术研发。

▲Plastic Logic研发的屏幕,图自维基百科

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下三星的折叠屏,要想非常简单的说清折叠屏的技术细节其实挺难,因为目前各家的技术及产品都还没有正式落地,关于折叠屏的更多技术细节仍属于各家的商业机密。为了便于理解,你可以把折叠屏视为柔性屏Plus。因为从字面上意思来看,三星的“Infinity Flex Display”就是“无限柔性显示”,无限即可360度弯曲,从而实现了折叠。

三星柔性屏的技术原理

但是折叠屏幕的原理我们大致可以摸清,根据此前三星公布的柔性屏技术原理来看,我们使用的屏幕都有一个基板,像素点被分布在这个基板之上组成显示屏幕。传统屏幕是硬的,由于玻璃不容易弯曲,三星不得不开发出一种新的材料来保护柔性显示器。这款名为Infinity Flex的显示屏使用了一种“灵活柔韧”的聚合物,这意味着即使折叠和展开“数十万次”,也能够保证其强度。三星将这种柔性聚合物与一种新的粘合剂相结合,后者可以将不同的显示层粘合在一起,从而使其能够弯曲。不过,所有这些显示屏都不是玻璃材质,所以它的感觉可能与我们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触控板时的感觉有所不同。

当然,各家的技术研发方向也不尽相同,据悉苹果的折叠屏专利则通过微型的铰链来实现。

折叠屏手机不光是屏幕这么简单

折叠屏的出现让人们眼前一亮,激发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但是对于手机和平板这种内部空间极为狭小的产品而言,实现屏幕折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并非只有屏幕能折叠就万事大吉。

空间、电池、密封、耐久,甚至UI界面和软件适配,几乎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目前折叠屏手机仍旧处于概念性阶段。

就像在iPhone采用的电容式触摸屏之前,智能手机一开始采用的是塑料电阻显示器和触控笔输入功能。同样,可折叠手机的时代将涵盖技术进步之前的妥协时期。与智能手机相比,三星的这款手机虽然可以放在口袋里,但看起来并不特别薄。与现在普遍采用全面屏的旗舰智能手机相比,折叠后的手机边框显得异常粗旷,而三星选择的折叠显示屏使这款手机在合起来时显得非常厚重。

其他柔性屏手机

首先是柔宇,这个把三星首发头衔抢走的厂商。其新款FlexPa采用7.8英寸柔性屏幕、可从中间折叠。然而,FlexPai问世后被吐槽不实用,首先是其屏幕纵横比,折叠后单手也无法手持手机;其次它的转轴设计不够好,屏幕向外折叠形成一个圆弧,导致机身厚度增加至15.2毫米。

联想也曾展示过一款纵向转轴的折叠式手机,它的问题与FlexPai类似,一是屏幕纵横比的问题,导致折叠后手机非常宽。同时,向外折叠的方式很令人担心屏幕的损耗。

联想还曾展示了一种柔性手机设计概念,为横向多转轴,手机机身窄长、能够横向折叠变成手表佩戴在手腕上。然而,这种设计在目前阶段的实用性更差,因为人们不需要一块显示内容有限的窄长屏幕、而是需要大屏幕来欣赏内容。

相比之下,三星柔性屏手机目前最为成熟。手机外壳看上去很坚固,外屏可实现一切手机操作;向内折叠的屏幕减少了损坏风险,转轴流畅且隐藏在机身外壳中,真正让柔性手机达到日常应用的水平。

毫无疑问,三星凭借强大的工业设计实力、先进的OLED柔性屏技术,第一次让消费者看到了柔性屏折叠手机的日常可用性。如果能够进一步减少手机边框尺寸和厚度,或许会带来下一次手机形态革命。

可折叠手机只是柔性屏的最初市场,但随着显示技术的成熟,制造商们将变得更加雄心勃勃。三星还承诺在未来推出可卷曲可拉伸的OLED显示屏。想象一下,把一台55英寸的电视折叠或卷起来,塞进你的包里,或者最终用可折叠的平板电脑取代现在的纸和笔。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我们只是处于多变未来的开端。

也许,手机屏幕的新时代真的要来了。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