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储通路新格局:6大板卡厂商转型之路

我爱存储
关注

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DIY存储(固态硬盘、内存)市场最高时有400多个品牌在运作,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依然有新玩家的加入。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传统的DIY板卡厂商来说,无论是出于业务增长的需求,现有业务的防守,还是出于对客户盘面的维护,都有足够的动力进军存储产业——商科、影驰、七彩虹、华硕、微星、技嘉这6大板卡的“剩者为王”们又是怎么应对存储市场的,他们的得失是什么?我爱存储网今天把他们对存储市场的切入点、商业模式,以及成长中的关键因素和得失做了梳理。

一、商科(台电铭瑄)大陆唯一连续成功同时经营消费数码和板卡的企业

在传统的DIY板卡企业里最早进军存储器,且目前做的最大的应该是广州商科集团,旗下台电和铭瑄两大品牌都进入了存储,而且从博板堂和数据来看,长期销量领先。

商科集团之所以能长期的保持销量领先并成功的成为国内市场第一,笔者认为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入局最早,并抢占先机布局市场,同时渠道很宽。

第二,对供应链的深刻理解及整合。

第三,完善的渠道支持(如渠道融资管理及售后、推广服务)和品质控制及产品开发体系。

而商科集团能做到这三点,首先是因为其是DIY的品牌厂商里少数的成功的横跨消费数码(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MP3、MP4、电子书、U盘)和DIY配件这两个大类目,并坚持至今的企业。因为消费数码以成品的形式发售,所以企业的思考维度与单纯的DIY厂商不同。在数码产品里存储器(包括Flash和DDR)同时是其核心组件和主要的成本构成,所以商科很早的就在和存储行业打交道。

其次,商科的渠道客户更开放也更宽,这一点与行业另外的两家成功的模式——七彩虹的分公司制和影驰的封闭式总代制有很大的不同。商科采用了开放式代理商制为主体,与七彩虹板卡的分公司制相比,商科在从总部向终端传达指令时,会偏慢和扭曲,但是在从市场往总部传达信息(如库存压力、价格变化)时会更快更直接(毕竟关系到代理商的直接利益)。这种从下往上传递信息的通道,在如金融期货般的存储市场显得尤其重要。

而大陆其他的DIY厂商,尤其是纯粹的板卡、外设类品牌厂商,因为没有长期坚持做消费数码产品线,所以尽管是同一个行业依然有隔离,在市场反应上会迟钝。当然存储有三个最大的机会——技术上SSD(或者说Flash)对HDD的的替代;市场上国产对进口的替代;5G及AI对存储需求的驱动,这三个都刚刚开始,方兴未艾,所以大家都还有机会,前8-9年都只是开胃汤,正餐还没有开始。

从博板堂的销量数据来看,广州商科集团的台电和铭瑄这两个品牌的都是存储领域的一线品牌。
需要指出的是广州商科集团收购梅捷品牌的时候并没有包含存储类目,所以市面上的梅捷存储并不是广州商科集团的。

二、影驰 产品结构化 系列品牌化

第二家进入存储领域的DIY品牌是影驰,影驰在2011年就进入了SSD领域。但影驰的切入方式和广州商科集团又很不一样,广州商科集团的是因为从事数码品类和开放式总代制,所以一开始就占据了体量最大的通路市场和通路产品,然后像膨胀螺丝一样钉入市场。而影驰的渠道体系相对较封闭的,而且又不像七彩虹那样将存储和主板显卡分渠道操作,但是影驰和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者、媒体之间的品牌关联又很强大,所以影驰切入存储的市场是通过绑定显卡,从高端的DIY和游戏的市场来着手。

当然,由于影驰也比较懂这些用户,同时相应的产品性能也不错,产品结构成型较早,所以影驰旗下的存储产品系列都已经有了子品牌化的雏形。

但是影驰入场足够早,在存储的通路市场上却并没有取得与之显卡地位相匹配的地位,从得失的角度笔者认为原因正是对显卡上取得成功的路径依赖——“对下渠道体系的封闭以抱团,对上供应链垂直化以获取最大支持”——影驰显卡上游紧密绑定同德,下游渠道相对封闭。那么为什么影驰显卡的模式不能复制到存储上呢?

先说影驰显卡模式成功的内在原因:在显卡市场这几十年上游数量上不断收缩、龙头体量上不断增大的趋势下,“站队”无疑是明智的——可以成为嫡系,进而获得从货源、节奏和推广的全方位的支持。而对下游来说,相对封闭的氛围可以很好消化上游提供的资源,并维护利润结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