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反思日本半导体走向衰败的原因

Ai芯天下
关注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数据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半导体世界市场规模仅为约500亿美元,而2018年则增长至接近10倍的4779亿美元,可见半导体的重要性。

然而,看似美好的半导体产业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出现,日本常年占据的半导体行业领军者的地位正逐渐被蚕食,是什么导致了日本半导体走向逐渐消退的步伐?

AI芯天下丨日媒反思日本半导体走向衰败的原因

没能快速适应行业环境的变化

①当时市场对存储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服务器大型机上,对存储器的性能可靠性要求很高,日本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并且由于当时日本大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显著。

但自消费电子如PC、手机等迅速普及开始,市场对存储器的性能可靠性要求降低,竞争企业进入门槛下降,三星等企业迅速崛起,而日本企业却没有快速的转变产品战略,结果可想而知。

②日本企业的组织形式未能从传统的IDM成功转型到分工式模式,这也是日本半导体企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IDM这种模式具有生产配套的优势,适合规模化生产,将设计、制造、封装都整合在内。随着市场的转变,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种模式不仅无法对客户的要求作出快速反应,工艺越来越先进,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随之大幅提高。

AI芯天下丨日媒反思日本半导体走向衰败的原因

③日本公司的高管缺乏足够的了解,加剧了人才外流。在三星公司,管理层做出一个决策,公司所有人都会执行这个政策。

日本公司很难模仿三星的做法,因为日本公司的高管需要在很多事情上达成平衡,比如职务晋升、资本开支、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这导致了拖泥带水的经营风格。

④和韩国、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相比,日本的半导体在新工厂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方面,日本政府表现得不够慷慨。此外,日本的电费和土地价格快速上涨,抬高了电子企业的成本。

中国电子业公司在资金上没有太多忧虑,在重大投资项目上他们可以获得主权财富基金的帮助,另外在员工培训等项目上获得补贴。如果日本不做出一些调整,该国包括汽车、机械、材料等全球优势产业将会陷入麻烦和障碍。日本需要从东芝公司变卖半导体业务学到更多教训。

AI芯天下丨日媒反思日本半导体走向衰败的原因

经济颓势影响行业环境

半导体行业资产投资太大,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更高精度更高技术升级的超额设备投资令人望而却步,资产总体来说过重,这种没有国家政策、资源、资本的扶植或者大财团的支持,靠单一企业去做原本就不可能撑得下来。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进入了危机模式,他们千方百计阻止日本电子公司落入外资公司的手中。比如在东芝公司芯片业务(即东芝存储公司)的转让中,日本政府千方百计让东芝和另外一家日本公司Hoya,保留了50.1%的投票权,但是这种安排的代价,是其他外资股东将要求更高的分红。

停滞不前的传统观念

①把众多业务拼凑在一起的联合大企业,在经营速度上并不占有优势,投资决策总是很迟缓,投资规模也不大,才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②像半导体这种需要与全世界竞争的企业,领导层要放眼全球,有必要的话还要飞到现场直接参与交涉,这是必不可少的人脉和能力,遗憾的是这种人少之又少,日本企业管理层的敏感度不高,只将关注点集中在本国企业的内部竞争上。

③日本企业普遍具有畏难情绪,对收购工作缺少主动性,拘泥于技术上的自给自足,这也是日本无法出现有实力的无晶圆厂企业的原因。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