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61秒发出地震预警,这套中国研发的预警系统究竟有多牛?

我的极刻
关注

一大早起床,朋友圈都在说一件事,四川发生地震了!昨晚 22 时 55 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公里。

天府之国总是地震频发,十一年过去了,提起汶川那场大地震,仍然让人深感痛心。不过今天上午曝出的一条消息,可以稍稍宽慰人心。在昨晚发生的地震中,王暾团队研发的 ICL 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 61 秒通过手机、电视以及专用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无数生命在无形中被拯救。

REC

曾经有研究表明,人们如果能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 3 秒收到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 14%;提前10 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减少 39%;提前 20 秒,伤亡人数可降低 63%。 据央视新闻消息报道,截至 18 日 5 时 20 分,四川长宁 6.0 级地震共造成 11 人死亡,122 人受伤。按照降低 63% 以上的比例计算, ICL 地震预警系统已经默默拯救了数十上百人。

什么是地震预警?

关于地震预警,不少人肯定早有耳闻。有人认为地震预警无所不能,一旦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就可彻底消除地震灾害;也有人认为地震预警没什么用处,是个可有可无的鸡肋。其实,地震预警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不堪,它和我们通常所说地震预测不是一回事。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技术系统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区发布警报信息,而地震预测需要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出,所以预警不等于预测。

虽然现代科技进展飞速,但入地探测,实现对地震的精准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道难题。 ICL 地震预警系统创始人王暾认为:“目前地震预警技术已很成熟,而地震预测的技术还未解决,还是世界难题。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后来的芦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都没有被预测到。

王暾是四川达州人,早在十一年前,汶川大地震后,王暾便开始从事地震预警工作。王暾团队在四川成都等地运用的预警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震的纵波( P 波,主要使地面上下颠簸)比横波( S 波,主要使地面左右颠簸),特别是 P 波与电波的时间差来实现的。

我们知道,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会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一路造成房屋破坏、人员伤亡。而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提前告知人们迅速撤离就成了地震预警的关键。电波的传输速度是每秒 30 万千米,而地震波的传输速度是每秒 4-6 千米,电波远远比地震波跑得快,两者的速度差形成时间差,利用这一时间差,我们就能提前发出地震预警。这种原理就像闪电打雷一样,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只不过闪电比雷声跑得快,所以人们看到闪电后,就可以提前捂住耳朵。

中国研发的 ICL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测的原理很简单,可在第一时间将预警消息传到千家万户却没那么容易。因为要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布警报信息,时间越快越好,这就要求地震预警系统需要一套完备的技术,才可能达到理想的减灾效果。这次长宁地震发出预警消息的 ICL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该系统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

ICL 地震预警系统分为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预警信息发布,以及预警信息接收和应用4个环节。大致包含了如下几个部分:地震监测仪器、数据收集与计算中心、发布预警的各种途径,可接受预警信号的行业及个人终端。

地震监测仪器会在第一时间确定地震位置、深度与震级;数据收集与计算中心经过计算测定,在几微秒时间内像不同距离不同方向城市传达预警时间不同的消息。就像这次长宁地震,成都接受到的消息是 61 秒后横波到达,宜宾接受到的消息是 10 秒,泸州、自贡、毕节等地接受到的预警消息也各不相同。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仅仅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根本不会起多大作用。大家可别小瞧了这短短几十秒,在强地震发生时,就是这短短的“读秒时间”,却可以带来更多生存的希望。王暾说:“比如,我们在有 3 秒的预警时,可以就近躲在桌子底下或者卫生间;5 秒,一楼的人可以疏散到楼外;10 秒,一楼二楼的可以疏散到楼外,而高楼层的人,仍然只能在家里就近安全的地点避险,也可以离开电梯。”我们在遭遇地震时采取这些措施,就可以紧急逃生,减少自家人员伤亡。

如今,王暾团队所在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经与地震部门合作建设全国地震预警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 220 万平方公里、覆盖了我国地震区人口 90%,自建成至今,已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 52 次。下一步,王暾希望把成都的预警系统推广到全国,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的创新能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