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任正非最新采访:现在美国建不成先进的信息网络,因为华为不会卖5G设备给美国

算力智库
关注

记者:您说这些问题一定要解决,意思是指公司所有领域,都能够实现不依赖于美国而独立运转吗?

任正非:是的。

记者:有报道说华为对美国的Verizon公司提出,向他们收取10亿美元专利许可费。首先,10亿美元数字准不准?第二,美国公司在使用华为专利但是没有付钱的金额规模多大?

任正非:我们总共有近9万项专利,其中11,500多项核心专利是在美国注册的,美国政府对我们授权了的。美国国家给了我们法律权利,美国是法治国家,应该说每个使用我们专利的公司都会给我们付钱。Verizon是现在谈判专利许可的公司,我们要价是合理的,他们自己心里应该明白。和高通相比是很客气的,他们应该会给。我相信美国是法治国家,美国公司会付专利费的。10亿美元是5年的总量,不包括5G,以后5G还会再谈。

记者:1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是不小的,华为过去好多年累计向其他人收取的专利许可费约15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比较,还是有挺大的增长。相比未来华为有可能从美国收到所有的专利费来看,您认为10亿是小数字吗?

任正非:是很小的数字。虽然我们从其他公司收到的专利费不多,因为他们也有专利,我们也有专利,专利对冲以后,我们收了增值的部分,显得很小。如果有些公司没有专利对冲,就要多付一些。总体而言,我们是比较客气的公司,要的专利费是合理的。

记者:在专利费的收取上,华为只面向美国公司,还是面向全球?包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任正非:是面向全球的。

记者:您认为华为一共能收取多少专利费?

任正非:肯定要比高通少得多。

记者:聊一聊您的女儿。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今天之所以有机会跟您沟通,我认为是因为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关系上进入了与之前相比非常不同的阶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您女儿所起的作用。她目前还在温哥华。您去过几次加拿大?我认为至少两次,但是具体次数不清楚。

任正非:我去加拿大的次数比较多,记不清楚了。最重要的一次是2017年,我从加拿大东边横跨到西边,待了十几天,主要是考察加拿大的投资环境,拜访各个地方的大学。我认为,加拿大的大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世界上三位人工智能之父都在加拿大。我们考察以后,认为加拿大投资环境很好,准备把北美甚至世界理论科研中心放在加拿大。

我认为,随着美国越来越封闭,很多人才拿不到美国签证,他们只可能到加拿大去开会、工作、投资。我们认为加拿大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与美国差不多,所以准备用美国大规模研究方式来大幅度扩大加拿大的研究,建立大的研发中心。我已经与加拿大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讲了,要准备在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温哥华买土地,建新的研发中心。我们和加拿大的合作,应该说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科学家有很多理论,但是他不知道在产业上有什么用;我们知道在产业上怎么用,但是在理论上不如科学家。我们结合起来,就会推动产业发展。教授对学生讲授联系实际的知识,这些学生也不会全来华为工作,他走入社会,就推动了社会的创新;我们公司的员工也会辞职,到社会工作,就把创新带入了社会。为什么加拿大不能产生“硅谷”,一定会的。

全世界被5G这件事情闹得天翻地覆,美国把它看作比“原子弹”还恐怖。5G标准来自土耳其教授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数学论文,我们投入了几千名科学家和专家来分解这篇论文,全世界其他公司也投入了几万名科学家和专家,努力去做出5G的标准来了。教授写了一篇论文,但他不知道论文有什么用,然后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专家一起把它做出5G来,这位教授本人也感到震惊。

5G将来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就是一个工具。三位人工智能之父都在加拿大,他们已经是人工智能理论的领袖了,为什么加拿大不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袖国家呢?如果加拿大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形成能力,假设人工智能辅助人类提升十倍的生产力,那么加拿大就相当于变成3亿人口的工业大国。加拿大最大的不足是什么?人非常聪明优秀,但是人口数量很少,所以加拿大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上没有优势。当实现人工智能以后,加拿大就发挥出极大优势,变成工业大国了。你可以参观我们的生产线,支撑一千多亿美元产值的生产系统,我们只有6000多名技师。

2017年我去加拿大,三位人工智能之父,我见到了其中两位,另一位当时不在加拿大。现在美国、中国都在人工智能领域猛追,加拿大有先发优势,一定要抓住这个战略机会。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改变在加拿大大规模投资的策略。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在加拿大四个城市多买地,这些地已经买了吗?买了多大的地?有没有预期这些研究中心会招多少人?

任正非:比如,我们在英国要建立一个光芯片工厂,已经购买了500英亩土地。因为我们的光芯片是在英国做出来的,绝对领先世界很远的距离。我们将会建设成像溪流背坡村这样漂亮的环境,来吸引世界人才。

因为加拿大的生态很好,美国收紧了对科学家的签证,加拿大应开放对科学家的签证,就会有中东、东欧国家的大批科学家愿意到加拿大生活,我们就引进到加拿大搞科研。这就是2017年我在加拿大待了很长时间的目的。

记者:您提到在加拿大加大投资,投资规模大概是多大?1000亿美元?还是100亿美元?您或许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您计划会有多大规模?

任正非:肯定是很大的数字,如果不发生这次和美国的冲突,也不发生和加拿大的冲突,可能加拿大会成为我们的世界理论科研中心。因为加拿大的优势是临近美国,制度、法律、生活环境和美国相近,有许多去不了美国或者不想待在美国的人才就去加拿大。未来几十年中,我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技术革命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

记者:刚才提到加拿大有可能成为华为的全球理论研究中心,现在华为还还在推动这一计划吗?还是过去七个月发生的事情改变了华为的策略?

任正非:方向没有改变,但是步伐改变了,我们还是坚持在加拿大投资发展不变。

记者:我想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未来华为在加拿大的投资规模,可以说几十亿的规模吗?

任正非:至少几十亿美元的投资,肯定是没问题的。

记者:还有一个关于您和您女儿的问题。孟晚舟个人跟加拿大有联系,她在加拿大有房产。您和加拿大有个人联系吗?有房产或者投资吗?

任正非:没有,因为我英文不好,在加拿大没办法生活,没办法上街买菜,开车出去找不到路。我将来生活定居地就是中国了。

记者:但孟晚舟经常去加拿大,她去年10月份去过加拿大吗?

任正非:她自己到处乱跑,我不知道。

记者:华为什么时候知道美国对孟晚舟的逮捕令的?

任正非:她12月1日被控制,我是12月3日知道的。她本来是要主持阿根廷工作会议的,知道她被抓了以后,12月4日我就飞到阿根廷主持会议了。

记者:您的意思是指华为内部没有任何人知道针对孟晚舟之前已经发布了逮捕令吗?

任正非:任何人都不知道,如果知道,还会这么傻去“撞墙”吗?

记者:这也是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那次孟晚舟要去的阿根廷、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法国,这些国家都是跟美国有引渡协议的。还有澳大利亚。

任正非:有些国家很聪明,拒绝了美国的建议。

记者:如果是聪明的举措,应该是怎么样呢?

任正非:其实就不应该去管这件事,因为这是美国的事情,应该美国自己管。加拿大一管,你们受挫折了,我们也受挫折了,我为这件事情还是感到很痛心的。

记者:在这个事情上,加拿大和华为都是受害者,加拿大人也受害了。有两个加拿大人Michael Kovrig和Michael Spavor在中国被投入监狱,他们应该也是这件事情受害者,为什么华为没有向中国政府游说,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同为受害者的两个加拿大人呢?

任正非:我理解这是中国政府采取的法律行动,我们只是一家企业,做不了那么多。我们相信加拿大的法律,也相信美国的法律,孟晚舟是没有罪的,通过法律手段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我们走的是法律道路,而不是求助国家的道路。

我们认为,孟晚舟从头到尾是无罪的,她在加拿大更没有犯罪,没有“双重犯罪”的情况,如果批准引渡就完全不符合加拿大的法律。因此,加拿大释放孟晚舟能彰显加拿大是法治国家。如果加拿大一定要美国许可才能释放孟晚舟,那么加拿大形象就不够伟大,希望加拿大能独立执行自己的法律规定。孟晚舟只要在加拿大没有犯法、没有双重犯罪,应该被撤销引渡的,因为撤销符合加拿大的《引渡法》的规定。

记者:现在在加拿大有这样的辩论,加拿大司法部长在任何时候有权力介入撤销引渡的流程。包括加拿大的前总理也认为加拿大司法部长应该这样做,您怎么认为?

任正非:我认为社会舆论是正确的。从司法调查的情况来看,加拿大在执法过程中是有违法状况的。加拿大司法部长终止引渡程序是积极的、明智的、合法的,大家不要纠结在孟晚舟问题上,挫伤了两国关系、挫伤了两国人民的关系、挫伤了发展机会。

我个人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不因为我的家人受难了,就对加拿大有不同的看法。今年我们在加拿大还是增加了许多研究人员,还是在继续投资,没有干预改变他们的步伐。

我只是认为,孟晚舟问题遵循加拿大法律来解决,当前应该是一个解决的最好时机,双方应该把这个套子解开,解开的方法可以讨论很多种,当前司法部长是可以有作为的。

记者:您原来多次表示过相信司法体系、相信法庭,为什么现在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呢?

任正非:司法部长行使权力同样是法治原则的一个方面,这是加拿大《引渡法》规定的。

记者:目前阶段下,您如何评估加拿大使用安装华为5G设备的可能性?

任正非:这是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运营商自己决定,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就如在商店里卖衣服,买不买衣服是顾客口袋里的钱来决定的,不是我们来决定必须买这件衣服,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讲一个故事,为什么过去欧洲比中国发展快?几百年前,欧洲有了火车、轮船,中国是马车在担负运输任务,马车速度慢、载货量小,欧洲火车跑得快,轮船载货量大,欧洲实现了工业社会。速度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这个社会从物理运输变成信息传送,信息速度发展快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快。

中国二、三十年前是非常落后的国家,中国加快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所以经济就追上来了。5G是非常高速度的产品,当全网建成以后,每个人使用流量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它对文化、教育、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肯定建不成先进的信息网络,因为我们不会在美国做5G的任何销售。如果加拿大建立一个高速信息社会,可能会把投资引过来了。如果你有兴趣,用三十年世界信息数据流量变化来看各个国家经济成长的相关性,就能比较出来,哪个国家信息发展速度最快,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最快。如果将来你有时间,我找个人给你讲讲韩国的例子,韩国是信息发展非常激进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美国不会快了,加拿大快了,加拿大就有投资优势。

记者:在华为渥太华研究所,有三位比较资深的人士,他们三人以前都在北电工作,包括他们的下属也有一些是在北电工作的。华为是不是把北电的技术偷过来了,并把他们剩余的人招过来了,然后在加拿大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并逐步发展壮大的?

任正非:北电破产以后,我们招聘了北电的一些人员。那时北电并没有现在的技术,只是有人才,人才失业之后要再就业,这永远都是必须的。北电破产的时候,实际上世界连3G都才刚刚开始,经过3G、4G到5G,这些人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了,作为人才,他们头脑里的思维方式是有贡献的,但没有知识产权问题。北电当年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光传输容量提高到了10G,但由于IT泡沫的破灭,把北电拖垮了。我们现在的光传输能力,已经做到了800G。当然,我们肯定是踏着前人的脚步往前走,但这没有知识产权问题,是新的创造。

我们曾经想收购北电,最后因为商业考虑也没有做。

记者:当时要收购北电时,出价多少?

任正非:没出价,双方谈论了收购方式。2003年,我们准备以100亿美元卖给摩托罗拉,但是那个星期摩托罗拉董事会发生变化,不批准这个决议,所以收购没有成功。过了几年,摩托罗拉垮了,华为反过来想收购摩托罗拉时,也没做成。所以,历史是一场误会。

记者:现在有人说由于技术冷战,世界技术会不可避免被分割成为两块阵营,一个是美国为主导,一个是中国为主导。您认同这个看法吗?现在的情况是否不可能沿着原来的路,而是会沿着技术冷战这条路走下去?

任正非:我认为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世界一定要走向互联互通。如果美国人到中国来,需要换一个手机才能打电话,中国到美国换一个手机才能打电话,这是人类社会的倒退,不是前进。而且信息社会将来互相依存度会越来越高,特别是软件定义云社会以后,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这是很复杂的,所以科技脱钩是政治家不太明智的一个幻想。比如,美国零部件不卖给别的国家以后,美国零部件厂家就会变小,生产成本会变高,人们在消费时就要付出高一点的成本才能进行消费。全球化的目的就是要优质配置资源,我们今天享受社会的服务和成本是比较低的,将来分裂成两个板块,其实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我估计华尔街也不会赞成。美国不是说“华尔街是大嗓门”吗?

记者:我想问您一个具体问题。您多次强调孟晚舟是无罪的,但我们看到美国有一个针对她的证据,一个PPT,您怎么看待美国是怎么获取到这个PPT的?是通过合法途径吗?您认为这个PPT可以作为证据呈送给法庭吗?

任正非:因为Skycom公司和伊朗贸易过程中,这家银行自始至终在与华为联系,它知道Skycom在伊朗的业务,也知道Skycom跟华为的关系。运作几年以后,他们邀请孟晚舟去咖啡厅,喝咖啡时,孟晚舟讲了几张PPT,这个PPT没有误导性。为什么银行会把这几张PPT要走?我们不知道,希望等纽约东区法院审理完毕以后,我们能更清楚。

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界的先驱,是总部位于中国、原产地位于中国,但是却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公司,有差不多一半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我们也看到中国出台了情报共享规则,有些是最近才出台的。我不想具体问规则本身,因为我看过华为在这方面的法律意见。我想问,是不是由于这些规则的存在,使得中国其他公司很难在海外取得成功?这些情报共享要求是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如果是,华为有没有去推动放松规则?您认为这些规则是否也应该调整?

任正非:首先,我们没有能力推动修改法律。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了“中国企业绝不允许装后门”;今年3月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再次明确“中国企业不允许安装后门”;李克强总理在克罗地亚参加“16+1”会议时,见到华为员工亲自口述“你们千万不准装后门”。这给我们公司是一种支持和力量,这个力量支持我们决不会去搞任何国家和企业的情报。所以,我们可以与相关国家签订“华为网络无后门、无间谍行为”协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