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家半导体供应商的总收入为2180亿美元,中国区的整体销售额是美国区销售额的2.3倍。而且,中美两国合计贡献了这些公司总销售额的60%。在这里,半导体供应商Top10中的三星没有被包括在内,是因为它的年度报告里没有提供其半导体业务(772亿美金)的地理分布,而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也被排除在外,因为它是所有这些公司中唯一的一家纯代工厂。
图2:半导体供应商的中美销售对比
毫无疑问,对于半导体行业所有全球领导者而言,中国和美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市场。但是如果真要排他性站队的话,这里的对比已经显而易见了,上面选取了全球最大的15家大型半导体公司,有14家(包括所有美国公司,一共10家)的中国区销售额超出了美国区销售额,而且有的还是远远超出。
对于这10家美国半导体公司而言,其来自中国的总收入为793亿美元,这一数字是来自美国的总收入(281亿美元)的2.8倍。
所以,实际上,美国半导体供应商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掩饰进一步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的雄心。比如,中国在2014年设立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CICIIF,又称“大基金”),并在“中国制造2025”中为半导体行业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政府设想在10年内通过大基金投资1600亿美金,来扶持本体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业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中设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中国的芯片自给率提高到40%。不过,大基金主席丁文武在一年半之前也承认,半导体行业要赶上来并非易事:“现在落后地那么多,怎么可能那么快赶上来?更何况,现在的市场领导者也在竭尽全力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现实也确实不容乐观。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中国要实现本土芯片自给率达到40%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IC insights经过计算得出,2018年,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的芯片总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2%。
如果将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器件考虑在内,这个数字可以上升到15.5%。中国制造的芯片中,有70%以上是外国公司的晶圆厂生产的。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中国目前仍然非常依赖进口芯片。即使将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晶圆厂包括在内,实现雄心勃勃的自给自足目标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在半导体行业的全球整合网络中,推动中美两国脱钩的任何举措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中国需要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公司的晶圆厂帮助实现“本土生产”的目标,而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领导者一半都在美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设备不可能增加产量。另一方面,美国的设备制造商和半导体供应商也需要来自中国的收入来投资研发并不断推动创新,对英特尔、美光、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这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今年4月份发表了一份报告-“赢得未来-美国在半导体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蓝图”,其中提到:“美国半导体产业在研究和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力,现在,美国半导体行业有将近五分之一的收入都投入到研发中。”
世界上大多数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都来自美国,任何伤害其中国区销售收入的政策都将损害它们的竞争力。根据SIA的报告,“半导体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产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为美国的贸易平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美国半导体公司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海外。正是这些全球销售收入帮助它们维持了在美125万名半导体就业岗位,为了保持竞争力,大规模高水平的研发至关重要。”
从短期来看,禁止美国半导体公司跟中国做生意确实会推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也势必损害美国公司的竞争力。正如保尔森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中美脱钩和“经济铁幕”的可能性一样,我希望本文可以让美国、中国以及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上的所有国家都清醒过来,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推动技术进步。所以,请允许我以硅谷银行名誉主席Ken Wilcox的一句名言结束这篇文章,他是Frontline和NPR强烈推荐的电影“特朗普的贸易战”中接受采访的专家之一:
“如果你的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那么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会绕开你,团结其它国家支持本国的创新。你为什么要阻止别人强大呢?。。。更好的做法应该是集中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