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了,它与4G不同!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对未来5G商用的期许。
其实4G不是移动通信的开始,5G也不会是最后的节点。为了让大家更了解5G,下面先给大家梳理一下1G到5G的脉络:
1G:遥远的“大哥大”时代,当时最牛气的模拟无线通讯方式,拥有被盗号、被盗用话费的危险,基站容量小,网络安全几乎为零。
2G:为了改善基站容量小、网络不安全等问题,由模拟通信技术向数字通讯技术转变的2G时代到来,基站容量有了扩升,GSM和CDMA是两种不同的2G网络制式,GSM是当时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采用了GSM,而中国电信采用了CDMA。
3G:随着用户的增多,基站容量问题日益严峻,新的数据业务需求也得不到满足,3G时代应运而生,但是正处经济萧条时期,3G在基站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高通垄断3G专利市场,还在智能手机救市及时,3G最大的优点是高速的资料下载能力,2G的下载速度约仅9600bps~64kbps、光是打开一个Yahoo首页便得耗费三分钟左右,3G速度则为300k-2Mbps,足足提升了三十倍有余。
4G:窄带向宽带的飞跃,推动移动互联网大繁荣。由于智能手机市场的繁荣,倒是数据业务需求像气球般膨胀,数据时代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催生了一系列标准包括IEEE的Wimax、IEEE 802.16m、UMB,当然还有笑到最后的LTE了,LTE分为FDD-LTE(中国电信和联通)和TD-LTE(中国移动)两大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4G部署上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百万基站的记录。
5G:一场通信领域的变革,引领人们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随着移动用户量的增长,VoIP的普及,以抖音小视频、斗鱼直播等为代表的视频流量冲上云霄,这只是5G的特色之一,5G早已不再以单一业务能力或业务指标为目标,它将成为推动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助力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5G与4G大比拼
5G不是4G+1G,5G拥有三大应用场景及典型应用,三大应用场景是:增强型移动带宽(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典型行业应用包括8K视频、云游戏、车联网、无线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最重要的是5G可基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群的应用场景,提供“网络切片”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移动通信的关键能力指标有:峰值速率、时延和连接数密度。峰值速率是4G的20倍,可达20Gbps;时延是4G的十分之一;连接数密度是4G的10倍。
除了辐射距离短、衍射能力弱这个短板外,5G通信在性能方面完爆4G,有木有?!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打电话的时候不能上网啦!完美。
没有小基站,5G就活不了?
“小基站”是相较“宏基站”而言的,由于5G采用的频段较高,分布在2515MHz~4900MHz之间,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衍射能力越弱,因此在遇到有障碍物的地方,其辐射范围会变得很小,只能靠提高功率来扩大辐射范围了,因此一方面辐射功率强度受到国家法规的限制,也就是说穿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衍射能力太弱,遇到障碍物不太会拐弯的5G会有许多死角。
同时在基建相当成熟的城市里,似乎很难为5G宏基站腾出地儿来,如果选址勉强,那既消耗了成本又达不到预期的成果(减少死角),得不偿失。
于是“小基站”应运而生,来填补“宏基站”的空隙,或起到“中继”的作用,形成一张全面覆盖的整网。
总结下来就是:小基站是5G的脉络组成部分,没有了它,5G商用普及也就是纸上谈兵,真不一定活不了,但一定活不好。
小基站装在哪?
我们所说的小基站是一类基站,它可以分为微基站(MicroCell)、皮基站(PicoCell)和飞基站(FemtoCell)等。
微基站(MicroCell)、皮基站(PicoCell)和飞基站(FemtoCell)
按照基站的布置原理,一般一个宏基站需要配合多少个微基站,一个微基站需要配合多少个皮基站,一个皮基站需要配合多少个飞基站是根据空间布局来布置的,并无强制规定。但是该布置可以参考各个基站的辐射范围来定:
目前已有多个省市一经推出政策,将5G通信的基建纳入市政、房建等规划中去,例如,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贵州省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实现建筑物与通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将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纳入到相关工程建筑行业的强制标准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未来5G基站的布置打下基础,不仅可解决选址难的问题,还可以节约改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