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现在的华米科技多少有些喜忧参半!
一方面,9月21日,小米官方发布公告,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Q2小米手环全球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蝉联第一,同比增长42.2%。
作为小米友商,这固然可喜,但同时也表明,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华米科技难免要继续活在小米的光环之下,出走小米生态链便多了几分难度。
另一方面,进入下半年,从6月至9月,华米科技连续举办多场发布会,主推专属品牌Amazfit新品,急切想要建立自家品牌的市场优势。
但是,从百度指数等相关数据来看,如此高频动作的背后,华米手表的热度终究有些不足,难以企及小米手环。
与华米科技类似的,小米生态链中的诸多企业如绿米、云米等在上市后都选择加大投入,专注于自家品牌的建设,但效果似乎都有些不尽人意。
如今,打造自家品牌,摆脱小米IP的单一产品线模式逐渐成为了许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后续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趋势也被外界认为是“去小米化”的独立行动。
但是,从当前市场情势来看,与华米科技一般喜忧参半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似乎也不在少数,未来的独立发展值得讨论。
“去小米化”是小米生态链之殇吗?
在时代的风口,雷军看中了IoT的未来潜力,通过小米生态链的协同迅速在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布局,使得小米近年来发展向好,一度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但是,摆在小米面前的依旧是一条坎坷的前行之路。手机市场下滑,AIoT的布局亟待深化,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在5G与智能时代到来之前,小米的发展仍然面临高涨的市场风险。那么,在如此局势,生态链企业的“独立”“脱离”似乎显得有些凉薄,会成为小米生态链之殇?
或许,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免对这场生态链企业的“独立战”作一个简单的判断。
其一,小米生态链企业不等于小米的子公司。
结合《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的角度来看,小米对生态链采用的是“投资+孵化”但不控股的方式。对此,华米、绿米、云米等等生态链企业在定位上是小米的合作伙伴,而非子公司。
两者的区别在于小米生态链企业是独立公司,并非小米的附属,也就没有“独立”一说。所以,华米的Amazfit、绿米的Aqara等自家品牌建设是可以理解的,基于企业的多品牌运营,这样的趋势也是一种良性的商业发展。
其二,“去小米化”不等于脱离小米。
客观来看,“去小米化”并非小米与生态链企业的合作出现问题,而恰是两者的合作太好,市场与外界的观察陷入误区,误以为生态链企业的自有品牌建设是一种对小米的叛离。
然而,事实上小米与生态链企业的合作一直保持着深入且高效的关系。
就拿华米科技来说,在其招股书中,小米设备贡献率占比高达82.4%。此前,与小米合作的小米手环4上市之后,便以8天时间突破百万销量。
这种关系也没有在“去小米化”的过程中有所疏远,华米科技最新的财报对小米设备的贡献率同样予以充分的肯定,为企业发展带来可观的营收。同时,华米科技也正在与小米共同研发小米手环5,兄弟合作还在持续。
华米科技的创始人&CEO黄汪曾在接受凤凰科技的专访中表示,“在他的计划中,永远不会存在‘脱离小米独立发展’的可能。”
不难看出,“去小米化”的发展是通过丰富品牌和产品来平衡小米设备与其他品牌设备的占比,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品牌运营模式,不是脱离小米。
所以,生态链企业“脱离小米”的看法已是将两者的关系夸张对立化,过于主观性。
那么,本身独立的生态链企业在追求多品牌发展的过程中,而出现“去小米化”的现象也实属正常。前期过于依赖,后期平衡发展,生态链企业良性的发展也将回馈小米投资上的收益,这是一次双赢的表现。
自有品牌建设对于生态链企业是多么重要?
打造自有品牌对于华米、绿米等生态链企业而言,是希望市场与外界能通过其他的渠道来看到小米之后的自己。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不宜壮大发展。
生态链企业终究是一家独立的互联网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智能相对论(ID:aixdlun)陈选滨通过对未来发展需求的观察,生态链企业开辟新的品牌道路或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单一的品牌输出无法满足生态链企业下一轮的高速增长。
小米生态链的发展是基于“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的推动。随着当前手机市场下滑,小米手机的销量首当其冲,据Canalys的数据来看,2019年Q2小米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下滑20%,如此势必影响其他小米产品的增长,特别是手环、充电宝之类的手机周边产品。
小米IP的价值赋能已经过了爆发期,接下来的存量市场竞争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对于各自用户群体的维护,类似于早期的高速增长或将难以再现。
那么,生态链企业的增长便不得不依赖于开展多品牌建设,扩大产品输出的渠道来保障。
当然,连小米IP都无法办到的事情,若是依靠自建品牌来期望企业的高速再增长,这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若能保证企业可观的盈利水平已是无过之举。
同样的,基于风险分散的需要,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生态链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确是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