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格破万元关键: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实现更低成本更短周期的生产
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与人才密集产业,全柔性电子产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无疑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同于那些等风来的市场玩家,积极拥抱ULT-NSSP技术路线的柔宇科技,可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已久。
2014年,柔宇发布了全球最薄的0.01mm彩色全柔性显示屏,打响了屏幕显示新革命的第一枪。
在其他显示厂商仍在试图沿用三星主导的用于传统“刚性”或者固定曲面柔性屏的多晶硅(LTPS)技术来生产制造全柔性屏时,柔宇科技就已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且是目前全球独有的一条技术路线。
四年后,这一技术路线主导下的全球首条全柔性屏生产线,在深圳龙岗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每年产能可达280万片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二期投产后产能可达880万片/年),为柔宇加速柔性屏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打下了基础。
也正是这一年,缘起于创造“柔性星球”(柔性电子产业生态圈)愿景下的柔宇科技,便开始启动了自己的手机项目,推出了业界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FlexPai。
而今,经过两年的产品迭代,柔派FlexPai 2更是凭借全面升级的铰链技术、规模化量产的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以及低于万元的售价,极大地解决了折叠屏手机量产成本高、稳定性低、耐用性不佳、售价高等痛点问题,再次推动了折叠屏手机向大众普及的进程。
据股权投资机构尽职调研信息可以了解到,柔宇的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竞争对手”传统OLED硬屏的水平,比其他厂商全柔性屏良率高出近十倍。
同时,由于制程工艺缩减尤其是所需曝光层数的减少,柔宇的全柔性屏较对手更轻、更薄、弯折可靠性更强、成本更低,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性能参数方面,柔宇的柔性电子技术实际上已经走在了传统显示巨头三星的前面。
由于柔宇采用的是自主可控的ULT-NSSP技术路线,在材料体系、制成工艺、器件设计、电路设计、显示驱动芯片、以及整个产线上,由于选择时拥有更多空间,可更多选择国产设备,完全不存在被供应链卡脖子,整个产线成本便可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实现投入成本仅为其他厂商的1/8或者1/5。
未来,随着2021年二期产线的投入量产,柔宇科技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产能将提升至880万片/年,全新的ULT-NSSP技术路线在良率、生产成本与投入周期上的优势,相信柔宇科技能将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更快速地拉至更亲民区间。
所以,当我们看到柔宇初代折叠屏全球最先发布,以及FlexPai 2以打破万元价格鲶鱼姿态出现时,我们也理应知其必然性。
至于未来会不会做到五六千以下?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也坦言:一定有机会,但需要时间,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套,产能的扩大,这一定是大势所趋。
柔性可折叠,作为未来一个必然的方向,刘自鸿坚信它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但价格如果太高,确实也会对一个产业的推动造成一定的障碍,而今FlexPai 2把这一价格打到了万元以下后,这个推动速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为了加速推动柔性折叠屏手机的普及,在市场维度上普适价格的设立与核心渠道的搭建,两者缺一不可。
在渠道建设上,柔宇刚刚联合中国电信推出了电信版FlexPai 2,在获得中国电信运营商渠道的强力加持的同时,两者还携手共建了“中国电信·柔宇科技”融合创新实验室,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资源,来研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终端产品、解决方案或行业标准,以打造出万物互联的智能新生态。
对于面向5G时代、大力推进云网融合的中国电信来说,云网融合的实现,需要云、网、端各个层面的全面协同。而随着5G SA商用的进一步提速,云与终端的融合,现已成为最先行的一环。
所以,在终端层面,中国电信需要更多可靠、高人气值、且易于交互的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来更广泛地布局相关应用场景,这是构建其5G万物互联新生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