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如何才能盘活鸿蒙系统?

李民民
关注

芯片掣肘问题使得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发展备受压迫感,这一份强烈的压迫感之下,华为期盼在鸿蒙操作系统上的成功就表现的尤为强烈。在华为方舟编译器、HMS Core终端云服务生态系统架构先后亮相后,华为内部蛰伏数年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Harmony OS浮出水面。

华为应该如何盘活鸿蒙系统?

为Harmony OS敲定详细且清晰的开源路径规划;发布HarmonyOS 2.0 手机开发者 Beta版本并开启真机公测;整理行业相关数据做鸿蒙系统的生死线推算;以开源开放共建的姿态向三方厂商敞开怀抱……华为在时间节点上对整个Harmony OS项目进度的把控抓得非常紧,鸿蒙系统要成功必须跟时间赛跑。

在此之前,简单聊了一下“鸿蒙离跨越16%的生死线有多远?”这个问题,内部方面,华为6个亿的智能手机、智能终端保有体量是能促使鸿蒙系统冲一冲生死线的,但Harmony OS如果仅仅只是为华为智能终端所用,那么它必然是失败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走开放发展之道。

在华为“鸿蒙系统完全开源开放,欢迎三方的手机厂商使用鸿蒙系统,一起开源共建”。的呼唤声中,三方厂商大多似乎不为所动,绿厂一员工还因此自行辞职,仅仅一个魅族热情相拥。三方厂商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鸿蒙系统的开放开源共建中,有什么好的策略能扭转此局面呢?

借鉴当年的Miui刷机包策略

Symbian系统半智能手机时代,“刷机”是一件特发烧友的事情。Symbian系统更新至S60V3版本时,各种泡论坛、刷帖子找刷机资源。后来,Symbian系统走了下坡路,属于Android的时代拉开序幕。

小米伴随着Android时代序幕的拉开而出现并且很快起家。小米的迅速起家离不开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而在笔者看来,也离不开当年MIUI系统的绝对包容性。

华为应该如何盘活鸿蒙系统?

当年,MIUI官网的这个界面不只有小米系列机型的,以三方手机厂商品牌命名的分类导航条里分布着彼时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型号。三方品牌智能手机以及各种MTK智能手机都能刷入MIUI系统。当年,MIUI系统很纯净、也没有后来的广告牛皮癣,用户体验也非常好。口碑传播效应之下,不管手里拿着什么品牌的智能手机,刷一套MIUI系统是很时髦、很发烧友的事情。

目前,针对鸿蒙系统的开源共建拥抱,三方手机厂商大多表现的不太温热。鸿蒙可以直面所有的三方手机厂商的用户,借鉴当年MIUI刷机包的策略,在论坛放出鸿蒙操作系统的刷机包、同时安排鸿蒙程序员做好刷机问题优化、解决。只要有三方手机厂商的用户使用、体验,终归会有一份用户反馈。Harmony OS的三方用户体验当真极佳且能成规模,三方手机厂商这边的态度转变或只是时间问题。

不可忽视室内场景的“鸿蒙化”潜力

华为要盘活Harmony OS操作系统,没有必要将全部的精力、财力都聚集到从Android口中夺食这件事上。

华为应该如何盘活鸿蒙系统?

鸿蒙操作系统是一套将覆盖家电、车机、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多终端设备多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在HarmonyOS 2.0 手机开发者 Beta版本发布、真机公测之前,HarmonyOS便向大屏、手表、车机等内存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已经运行在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的硬件产品上2020年家电行业国内累计销售额为7297亿元(品类涉及彩电、白电、厨卫、小家电产品),室内场景下的设备“鸿蒙化”潜力不容忽视。此前,HarmonyOS定下的短期目标是要在2021 年覆盖 40+ 主流家电品牌 的1 亿台以上设备。相比较在谷歌虎口中夺食的难度,室内场景下的设备“鸿蒙化”可以更上些心。

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明朗,鸿蒙亦有发挥余地

6月2日即将举行的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将重启智能手表WATCH旗舰系列,该智能手表会搭载鸿蒙系统。

华为应该如何盘活鸿蒙系统?

这几年,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里的可穿戴设备炙手可热,其作为电子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引发广泛关注。华为、苹果、小米、蓝绿厂、魅族、一加等手机厂商均推出了自家的可穿戴设备。

IDC披露的《2020Q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到3,293万台,同比增长15.3%。

可穿戴设备市场渐显的潜力也是鸿蒙系统不可忽视的。HarmonyOS升级至2.0版本后便对手表类产品进行开源了。如果说三方手机厂商怠于智能手机品类与鸿蒙的合作是源于谷歌的压迫感以及海外市场可能发展受阻的风险,可穿戴设备方面呢?谷歌所带来的压力或许没那么大,华为方面可加强针对三方手机厂商们可穿戴设备鸿蒙系统适配问题的对话沟通,做好可穿戴设备适配鸿蒙系统相关工作。

以上便是笔者就华为应该如何盘活鸿蒙系统的几点思考,欢迎讨论补充。

文 丨 李民民 丨大叔丨 科技发烧友丨撰稿人 丨 伪设计师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