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核桃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当中国最富盛名的投资人张磊还在耶鲁大学求学时,还并不知道上述这一源自《孙子兵法》的中国式哲学将会影响他终身。直到一次偶然,他敲开了大卫·史文森办公室的大门,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学子,在多年后,将恩师的投资理论予以概括——“守正用奇”,这一原则成了《价值》这本畅销书最重要的注解之一。
放眼当下,在愈发不确定的环境下,“守正用奇”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穿越周期,寻找确定性的核心战略。
“守正用奇”为什么能行?
曾几何时,“既守正,亦出奇”这一颇具中式哲学的理论其实并不被中国企业看好。在中国经济快速狂奔的粗放时代里,“守正”与“用奇”成了那些力图改变商业世界的造富者眼里的绝佳策略。
他们各执一端,互不相容。
激进者对风口的追逐,难以想象。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有描述:“它们买下了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曼哈顿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好莱坞的连锁影院、比利时的保险公司和日本的电器企业,还在世界各个重要的枢纽地带拥有了起码30个港口和集装箱码头。”
但最终却因战略失衡与管理错位折戟沉沙,疯狂过后,只剩一地鸡毛。
当然,也有信奉“守正”的保守者。它们偏安一隅,力图将一类产品做精做专,学习日本的工匠哲学,却容易错过与产业链相关的风口,无法迈向规模经济。
这曾是引发中国式企业败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守正”与“用奇”仿佛是一道单选题。
但如今,现实环境正在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二者融合。
首先是资本市场环境正逐步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截至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近4500家,水大鱼大里,资本运行质量与国际影响力均显著提升。政策也同样在为优质企业纾困解难。自2010年起,国家加大政策支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并购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其次产业结构正日趋协调。在供给侧改革的纵深推进下,绿色化、数字化与高端化将成为产业升级的主线。
最后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选择自我进化。无论是内部升级转型,苦炼内功;抑或是外延式收购或参股,不断拓宽产业边界,都与“守正用奇”的经营哲学不谋而合。
这其中,康佳集团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者。
用奇制胜:一次站在风口上的瞭望
只有立于风口,才能扶摇直上。
时间拨回8月30日,康佳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明高科技与海四达电源。一时间,“家电巨头跨界”之声不绝于耳,但如果透过现象,剖析本质,康佳的跨界正是一次站在风口上的瞭望。
从公司基本面看,收购企业标的在研发、产品、生产等各个方面已具备护城河效应,对康佳完善产业布局与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点在明高科技上有所显现。凭借多年的技术研发实力,明高科技已在行业内建立了先发优势,目前产品已得到终端客户认可。而随着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需求扩容与更新换代加速,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的PCB(印制电路板)产业有望维持高景气。近年来,加速驶入科技大海的康佳也将视野投向这一新兴技术领域,PCB业务稳中有进。
毋庸置疑,当明高科技这块“拼图”并入康佳,将在完善康佳原有PCB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定制化水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兴科技领域,增强产品力。
当然,对康佳而言,收购更深远的意义则落笔于产业链升级,不妨以海四达电源为例管窥康佳的深意。
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海四达电源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二次化学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高起点”让海四达具备市场稀缺性。目前,从产品端,得益于技术沉淀,海四达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有着美的、科沃斯、华为、吉利等企业的背书。
但尽管如此,近几年来,海四达的发展天花板却愈发明显。锂电池技术最早发轫于日本,是典型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一旦资金与技术滞后,将影响后续商业化进程,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致命一击。此前,海四达曾入局动力电池,但因实力不足,无奈折戟。
康佳此次的收购将为其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此次收购完成,康佳或许将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和资金,帮助海四达在强化原有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推动动力电池做大做强。而对康佳来说,随着智能化热潮涌来,收购海四达不仅与康佳原有的智能家电等业务契合,更能顺应时代变化,深化拓展康佳上下游产业链。未来,随着锂电池产能逐步向汽车动力电池转移,下游应用空间将进一步释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汽车领域,会出现康佳的身影。
而我们正看见,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里,承载着科技强国愿望的海四达电源与明高科技将通过康佳的这次“出奇”收购完成蜕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