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iOS,让国产手机有翻盘的机会

雷科技
关注

在微信还未流行,手机QQ因为资费问题还需要还要手动“下线”时代,电话是我们想联系某个人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手机曾经的核心功能。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习惯用各类即时通信软件沟通,打电话发短信这两项曾经我们最为看重的手机功能,也渐渐被各类互联网应用取代。

在这场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进化中,有这么一个品牌对手机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没错,就是苹果。对比初代iPhone发布前后各款热销手机的设计,不难看出这个大屏设备改变了手机的交互方式,让移动互联网有了发展的可能。至于通话,似乎从来都不是iPhone的重点。

而在前段时间,一则关于iPhone通话的消息似乎证实了苹果“不喜欢打电话”的观点。上个月,有Reddit用户反映苹果在iPhone 13设置菜单中移除了关于电话降噪的选项。而前段时间有用户向苹果客服咨询此事,得到的回复却是“这不是bug,这项功能已经被永久移除了。”

恭喜苹果,消灭“打电话”这件事上,iPhone在不稳定的信号之外,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心而论,移除了设置里的开关其实并不意味着苹果就一定取消了相关功能。毕竟前几年也有国内运营商要求手机品牌取消手机内的5G快捷开关,这当然不意味着国内用不了5G网络,只不过是运营商不希望用户在4G和5G网络中“来回横跳”,想尽可能让更多用户停留在5G网络下的举措。

“纯粹”的降噪不需要开关

再说了,最早的通话降噪,其实根本就没有开关这一说。

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比起我们平时讨论耳机时常说的主动降噪,通话降噪是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而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只是降噪过程中的两种手段。通话降噪可以细分为下行降噪和上行降噪,其中下行降噪就是大家平时熟悉的降噪,指对播放的音频降噪。而上行降噪则是对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降噪,让你说话的声音更清晰。

举个例子,室外刮大风时,如果我们在风大的地方打电话,手机可能会把外面的风声也一并录制。为了实现上行降噪,品牌同样也有被动和主动两种手段。被动的方式很简单,那些套在麦克风上的毛绒绒的风帽就能隔绝外部风声。而主动降噪在具体实施时,也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首先是最常见的双麦克风降噪:手机在远离主麦克风的地方设置另一组麦克风,两组麦克风捕捉到的人声略有不同,但环境噪声却大致相同,两者结合就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摩托罗拉丽音技术就包含了这样的原理。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AI和机器学习的软件降噪也脱离了实验室,走向了市场。由于软件降噪对外围硬件的数量有更低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节省设备空间和硬件成本。这种软件降噪技术也渐渐被手机、显卡等高价硬件品牌所看重。

588E67E6-809D-4F2E-B6B9-A67EF89C4BFC_1_201_a.jpeg

话题回到苹果身上,即使苹果客服回复该功能已经从手机上移除,但我们也不好说苹果移除的究竟是功能还是开关。毕竟苹果在过去经常有通过软件“微调”硬件的惯例。即使苹果在后续固件中为手机加入了更强大的通话降噪和隐藏开关,作为用户的我们也无从知晓。

但问题在于,苹果通过软件对用户手机“微调”,这合理吗?

越来越傲慢的苹果

说到苹果对手机的“微调”,曾经的iPhone降频事件可以说是iPhone史上最大的“丑闻”:2017年,有用户反馈自己的iPhone 6s在更新到当时最近的iOS 11后,手机运行速度严重变慢。在过去苹果用户一直会以“新的发布旧的就会变卡”为段子自嘲,但这位较真的用户在对比手机更换电池前后的跑分后,却发现苹果似乎会以电池寿命为指标,“自动且隐蔽”地改变手机的性能策略。

简单地说:一旦电池用旧了,手机就会强制降频。

尽管苹果一开始否认此事,但在多方调查后,苹果最终还是承认“为了保证用户的最佳体验,去年对iPhone 6、iPhone 6s、和iPhone SE发布了一个新特性,那就是平滑过渡iPhone的即时极高性能需求,以避免由此产生的意外关机现象。现在,这个特性也被引入到了安装有iOS 11.2的iPhone 7上,未来还会支持其他款手机产品。”

但从一个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苹果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不合理且难以接受的。也正因此事,苹果在多地遭到集体诉讼,最终也以赔偿和电池维修降价告一段落。不难看出,尽管真正掏钱购买产品的是终端消费者,但苹果似乎对自己卖方的身份不太满意,甚至对用户使用自家产品的方式指手画脚:

前有你们拿手机的姿势不够正确,后有手机降频都是为了你好。再加上最近苹果对App Store的强硬管理、对软件的全权把控和对用户维修手机时的种种限制,在我看来,苹果的傲慢似乎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而苹果的傲慢与消费者的权益冲突时,正是国产手机品牌“翻盘”的最好时机。

系统是安卓手机手机翻盘的关键

无论是HormanyOS、ColorOS还是MIUI、Flyme,这些系统在近几年的更新中,都显露出了“以用户为本”的核心,其中“三零系统”更被认为是国内Android系统追赶iOS最近的一次。由于苹果的宣发常常以人文为出发点,因此苹果的产品也常常被冠以“以人为本”的标签。

但只有实际体验过之后,用户才明白苹果的“以人为本”,建立在用户“照着苹果设定的路线走”这个基础上。“不要问iPhone有什么功能,要问iPhone的功能里有哪些自己用得上”。苹果优秀的体验往往以苹果生态为门槛,而苹果生态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也是苹果“筛选用户”的一个途径。

而近年来的国产手机系统,在延续开放的精神之余也不断推陈出新,通过进军“人文”的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产品。这不仅是国产手机系统和iOS之间的不同,更是国产手机品牌与苹果之间最大的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在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无论硬件还是软件,苹果确实有很多值得其他品牌学习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着移动互联网就一定要围绕着苹果建立起的生态发展,更不意味着用户需要无条件向任何品牌妥协。作为消费者,用户只需要为自己日后的体验负责。

而苹果究竟会迷途知返还是在傲慢的路上一路走下去,相信明年双11过后我们就能看到答案。

    来源:雷科技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