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讲。”几天前的华为财报年会提问环节上,每当谈及关于鸿蒙方面的问题时,华为轮值CEO郭平都会小声接过孟晚舟的话筒。
就在这场发布会前一天晚上,一则关于俄罗斯智能手机公司BQ与华为鸿蒙系统的新闻引发各界关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由于美国制裁,谷歌已经停止了对俄罗斯BQ公司运行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进行认证。
报道称,BQ已经在测试中国华为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可能会在2022年下半年发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新智能手机。
“鸿蒙扬帆出海”一夜刷屏。
海外企业主动测试华为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这对于需要开疆破土的鸿蒙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事主华为却兴趣寥寥。
就在外界猜测纷纭之时,华为官方迅速做出回应,“目前暂无计划在海外推出搭载HarmonyOS的手机。”
下午的经营业绩发布会上,又有记者问到此事,郭平也急切地进行否认。
随后,关于“华为否认鸿蒙出海”的新闻也铺天盖地,吃瓜群众幻想的一场“天作之合”落空,华为的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药?
否认的深意
首先,在华为的回应中,明确表示的是暂时不会在海外推出搭载HarmonyOS的手机,这不代表鸿蒙系统不会出现在海外手机市场。
因为鸿蒙系统分为OpenHarmony以及HarmonyOS,两者对外其实是有区别的。
官方资料显示,鸿蒙系统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华为自己使用的商业版HarmonyOS,另一个是开源的OpenHarmony。用华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会提供商业版,但不限制使用开源版”。
而OpenHarmony相当于Android的AOSP,可以提供给手机制造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自己的UI,例如小米基于AOSP研发的MIUI。
同理,俄罗斯BQ公司当然也可以在OpenHarmony上研发自己的UI系统,华为此前的声明是允许这类行为的,而如果BQ公司或者其他海外手机制造商有基于OpenHarmony的UI问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鸿蒙系统的衍生版本出现在了海外市场。
其次,对于华为一直肯定的,暂时不会在海外市场发布搭载HarmonyOS系统的手机,有业内人士分析:华为之所以这么做,与上游断供以及海外市场环境脱不开关系。
2019年开始,美国政府对华为进行了多轮制裁,导致其高端手机系列产品“无芯可用”,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就连产量都无法得到保障。
知名数据机构Omdia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华为2020年遭遇美国制裁,从第二跌到第三,但智能手机产量仍然高达1.9亿台。来到2021年后,华为手机产量将大幅下降至35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15%,萎缩至2021年的3%,甚至落后于摩托罗拉。
除了芯片上的制裁,华为至今还遭受谷歌方面的断供,导致新发布的手机产品无法预装使用谷歌GMS服务,并且2019年5月之后发布的机型,都无法直接获得谷歌官方的Android系统更新,包括Gmail、地图、YouTube、Play商店等在内的各项应用与服务。这对于海外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来说,属于致命性打击。
产量上供给不足,再加上谷歌方面的制裁,使得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去推广一个水土不服犹未可知的新系统,难度颇大,甚至可能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情况。
所以华为暂不会在海外发布鸿蒙手机,更多还是与当下窘迫的境遇有关。
鸿蒙在出海
经过这次“BQ事件”,暂不出海似乎成了外界对鸿蒙的普遍认知。但华为的动作以及郭平的发言,处处透露着出海其实是大势所趋。
在年会上,郭平对鸿蒙海外市场的表述是“暂时不会在海外推出鸿蒙”,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说完这句话大概两秒后,郭平又急忙补充道“手机,手机”。
不难看出,华为对于鸿蒙出海一事表现极其严谨,一再强调的都只是鸿蒙手机不会出海。
但鸿蒙系统本质上是一套覆盖所有智能硬件场景领域的操作系统,并非是单纯的手机系统,华为也早已有计划在海外发布搭载有鸿蒙系统的产品。
2019年华为在英国伦敦举办媒体活动,对外介绍了鸿蒙系统。彼时华为全球产品高级经理Peter Gauden透露,鸿蒙在荣耀智慧屏上首发后,登陆海外市场的首款产品预计包括智能手表和笔记本电脑。
可以理解为,鸿蒙系统出海在三年前就已经是确定的战略,当然这也是华为必须要走的路。
随着物联网趋势向好,操作系统迎来改变已成业内共识。因为大众熟知的Android和iOS系统,都属于是宏内核,简单地说就是把很多东西都集成进内核里,各种进程和内核高度紧密,无法单独拿出来其中一部分功能,就算只需要一行代码,也不得不将整个系统重新编译一遍。
而随着智能设备逐渐变多,且宏内核模块关联性太强,无法单独拿出小部分模块运行,所以想要让智能设备之间互连,就必须给每个设备都开发一套操作系统,这无论是对厂商还是开发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微内核比宏内核更底层,只提供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它的核心模块相对独立,需要什么模块可以直接添加,互相独立不影响,也不用担心模块间的配合问题,所以基于微内核的系统或者软件更方便于跨平台互通互联,因此微内核也成为行业下一次发展迭代的方向。
目前,谷歌已经在开发基于微内核的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苹果的操作系统主要是以宏内核为主的混合内核,也在引进一些微内核,朝这个方向前进。
而天生就是微内核的鸿蒙OS,想要在下一代操作系统卡位中不落人后,甚至领先谷歌、苹果,就需要尽快在市场上铺开。
对于华为来说,鸿蒙OS出海,一方面能够暂时稳住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为日后铺开鸿蒙这张庞大的物联网生态做准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但鸿蒙OS想要在海外立住,需要穿过的难关依然重重。
孤身走暗巷
海外市场对于华为来说不算陌生,从2001年任正非喊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开始,华为就开始在全球各地耕耘。
不过由于华为是以通讯业务起家,海外市场也一直是靠通讯业务撑着,直到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才让华为接触到海外消费者业务市场。
但就在手机业务有望登顶全球之际,各种场外因素轮番来到,华为在海外的C端业务也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海外市场经历过的大风大浪,使华为变得尤为老练,但即便这样,鸿蒙OS出海也会遇到一些实质性的难题。
首先来看手机上的鸿蒙OS。对于国外手机市场来说,GMS服务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重要。因为国外的安卓系统基本已经被谷歌所统治,而GMS账号就类似是谷歌旗下一系列服务的通行证一般。
国外的软件开发商如果想要在安卓系统上发布一款App,就必须通过谷歌的GMS认证和审核才能够进行发布,并且只能发布在谷歌商城里面,这意味着谷歌几乎垄断了海外安卓手机移动应用的供应端。
而鸿蒙OS无法提供GMS服务,自己开发的HMS所具备的软件生态远没有GMS那么庞大,消费者不会愿意为了华为而放弃谷歌生态。单凭这一点,鸿蒙OS就很难在海外用户之中铺开。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鸿蒙OS更是一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在鸿蒙提出的“1+8+N”生态构建中,手机系统短时间无法打破当下格局,但8和n目前来看还是有可以切入的点。
海外物联网市场相比于国内市场发展缓慢,这也意味着,鸿蒙OS在海外能够有更大发展潜力以及更快的发展速度。
智慧屏、智能手表等IoT产品在软件生态开发上,要比智能手机简单,且很多消费者在这些产品上不会用到GMS服务,所以谷歌的封锁对其影响并不算大,这些搭载鸿蒙OS的IoT产品,在体验上并不比其他系统差。
不过对于华为来说,想要从8和n切入海外市场,就意味着需要引入大量的产业合作伙伴,让更多的终端设备厂商选择鸿蒙OS,推出更多适配于鸿蒙系统的应用和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和内容。
根据华为披露的合作伙伴名单,目前已有美的、九阳、苏泊尔、老板、方太等21家产品类企业搭载了鸿蒙操作系统。但这些企业的主要市场均在国内,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对鸿蒙OS的帮助有限。
此外,华为自己的智慧屏、智能手表等IoT产品在海外市场销量也不算出色,如果不能与深耕海外市场的企业达成合作,鸿蒙OS出海后,大概率会迎来孤身走暗巷的局面。
对于华为而言,开发操作系统在技术上可以说没有太大难度,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说“打造一款操作系统,技术不是难点,难在生态”。有多少生态伙伴参与进来才是关键。
之前鸿蒙系统的“操盘手”王成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华为分析了过去二十年PC产业和移动产业的生态发展,发现16%的市场占有量是一个分水岭,超过16%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
但华为对于鸿蒙的期待,一定不只是跨过这个分水岭,全面出海只会是时间问题,而从IoT产品切入,不知又能走得顺利几何?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原文标题 : 鸿蒙出海,犹抱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