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反弹:矿难之后,图灵破局。
英伟达在深度学习领域的身位持续领先,但别忘了,规模庞大的零售市场可是现金牛啊。
2018年8月14日的SIGGRAPH 2018上,英伟达全新一代“图灵”架构GPU问世,支持实时光线追踪,专用于AI加速计算的张量核心首次加入了民用3D计算产品,为游戏世界带来了逼真的照明和反射效果。
在此之前,普通消费者早就“苦挖矿久矣”。
数字货币的爆火,让挖矿成了一门好生意,GPU被“矿厂”大量收购,一时间供不应求,加上黄牛囤积居奇,导致显卡的市场价格比零售价格高出了好几倍,普通消费者只能望洋兴叹。直到时间进入2018年,数字货币的潮水逐渐褪去,矿卡销量急剧下滑,显卡库存增加,一卡难求的局面有所缓解。
显卡厂商不仅面临降价杀估值的压力,随着大量矿卡流通到零售渠道中,还亟须打消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这个时候,黄仁勋带着“英伟达十多年来在计算机图形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再一次刺激了市场。
全新的技术和架构,将GPU的性能和英伟达的市值,又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四次反弹:币圈走熊,但产业智能方兴未艾。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缺芯情况有所缓解,同时币圈再次走熊,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都创下新低,GPU价格再一次回落。根据国外媒体报道,英伟达已经通知合作伙伴 GPU 的生产成本将下调 8% - 12%。如果显卡价格进一步下降,市场对英伟达的信心也会过度反映到股价上。
不过,你永远可以相信英伟达“核弹工厂”的能力。诚如大家在GTC 2022大会所看到的,全新一代产品和技术全部瞄准了最具想象空间的产业AI应用场景。
最新一代“核弹”H100 GPU,和Hopper 架构,专为Transformer大参数模型打造,可以说是完美迎合了预训练大模型的需求。
NVIDIA Quantum-2,主芯片包含570亿个晶体管,为云服务商和超算中心提供AI算力,正对应着如火如荼的AI基础设施建设。
AI超级计算机NVIDIA Jetson AGXOrin,简直是自主机器人研发人员“捕获器”。
更不要提开放式平台 NVIDIA Omniverse,试问哪个想做元宇宙的公司能不心动呢?Meta就用英伟达DGX A100系统构建了自己的首台AI超级计算机。
(Meta的AI超级计算机)
凭借这几个“大饼”,黄仁勋也在GTC大会上自信地指出,英伟达未来有能力实现万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可以说是完美化解(或者说让大众忽略)了GPU市场波动。
英伟达的“核弹”背后,都是跟随着GPU市场变动,不断创造需求、刺激供给的过程。商业价值不断飙升的同时,确实给GPU技术带来了巨大提升。
这能说明,黄仁勋是“商业奇才”吗?恐怕不行。
姜太公钓鱼,把反弹效应玩明白了
凭借GPU在图形计算上的贡献,黄仁勋也被江湖人称“AI教父”,甚至一度想要干掉摩尔定律,推动自己的“黄氏定律”主宰计算市场。
但其实从四次供需“反弹”中可以看到,英伟达不过是把摩尔定律的“反弹效应”拿捏得明明白白了。
所谓“反弹效应”(Rebound effect),也被叫做“收回效应”(take-back effect),最早是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煤炭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指的是提高效率的新技术,最终预期收益减少的情况。
放在IT领域,就是“What Andy gives,Bill takes away”安迪(英特尔CEO安迪·格罗夫)带来的CPU硬件性能提升,最终会由比尔(微软CEO比尔盖茨)通过软件/服务不断扩大而收回。
结果就是,虽然摩尔定律会推动计算硬件不断提效降价,但因为“反弹效应”,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应用/场景,吃掉硬件性能提升带来的好处。
只有这样,用户才会愿意掏钱更新机器,以便能享用到更新更消耗资源的服务。
回望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在摩尔定律及其反弹效应下发展起来的。而英伟达所在的GPU市场,显然没有脱离这一范畴。
一方面,英伟达的产品性能提升速度,虽然超过了摩尔定律所规定的“18个月翻一倍”,实现了AI计算性能的逐年翻倍,也就是“黄氏定律 (Huang’s Law)”。但从最新一代H100 GPU的性能提升上,显然还依赖于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半导体制程工艺限制,采用了台积电的4nm(而非此前业界猜测的5nm)工艺,再结合全新的架构设计,才能达到“核弹”级别。
另外,性能提升必须通过新的服务/应用“take back ”,不然用户只需要等相同性能的GPU降价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去买新的。这也是为什么AI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元宇宙、机器人……作为GTC大会的“全家桶”才会同时登场,通过各行各业的智能化来消耗掉新技术带来的AI算力资源。
黄仁勋也曾在采访中提到过,英伟达“甚至用了市场营销的预算,帮开发者营销他们用我们架构开发的产品,来创造市场需求”。
(云服务市场的增长规模)
所以说,英伟达的每一次“核弹”炸街,其实都是在硬件性能回收出现不顺利的时候,再一次开辟出更大的需求空间,以缓解技术收益减少的局面。
“What NVIDIA gives,AI takes away”,英伟达靠这一手,把全球玩家和华尔街投资人拿捏得明明白白,市值也就次次化险为夷“稳坐钓鱼台”了。
愿者上钩:自己卷自己有什么问题吗?
某种角度来说,英伟达对“反弹效应”和大众需求的拿捏,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只要研究人员觉得模型训练时间从十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很值;只要游戏玩家觉得更逼真的渲染效果真香;只要Meta觉得GPU对元宇宙来说不可或缺……这不就够了吗?
确实,乍一看,好像通过刺激需求来避免技术收益降低,是在和大家作对,但实际上,科技企业对反弹效应的努力规避,也会带来很多衍生好处。
一方面,新技术的反弹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这会直接降低技术产品的成本,除非你是追逐最新显卡的发烧友游戏玩家,否则只要愿意等待,总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高性能的GPU,谁跟真金白银有仇呢?
此外,为了避免新技术收益降低,科技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开发下一代产品,卷过了竞争对手还不行,还得自己卷自己。如今英伟达已经占据GPU的绝对优势地位,但依然在不断推陈出新,不然就要被骂“挤牙膏”。对于有替换需求的群体来说,总有更好的产品可以选择。
同时,更高的性能和资源,也会孕育出很多前所未有的应用和服务,计算机刚诞生时格外昂贵,只能为美国顶尖大学研究机构所用,而且还只会下棋,现在一部千元手机就可以让偏远山区的农民上网直播卖水果。同样,我们往后看五到十年,如果自动驾驶汽车的比例从现在的不到1%变成50%,人们停留在元宇宙的时间和现在玩手机一样频繁,那么这会催生多少新兴的服务和商业公司呢?
黄仁勋本人曾回忆第一个GPU产品的研发过程,他说:“可能也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事情经常是这样,你没看到过一个东西,就不会知道自己是否需要。”
不过回想一下,很多曾经我们以为可有可无的功能,比如视频通话、在线直播、高清视频……在今天都已经成为必备功能。需求确实是可以被创造的,不过,需求也有轻重缓急,英伟达不断甩出的“鱼钩”,对你是否有吸引力呢?
原文标题 : “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