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美国正式通过《2022年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这奠定了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基调。
而遏制中国崛起的核心抓手就是控制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集成电路产业,这恰恰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最需要解决的[卡脖子]领域。
作者 | 方文
图片来源 | 网 络
法案正式通过与多重目的
《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正式通过,旨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提升美国本土的芯片生产制造能力与先端前沿半导体的研发能力。
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
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保持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全面限制中国等相关国家半导体行业发展战略的目标。
该法案主要是扶持掌握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在美国建立产线、扩大产能。
其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发放补贴影响美国本土以及海外掌握先进制程的半导体生产制造企业的投资决策,迫使上述企业在中美半导体领域[选边站]。
同时实现提升美国本土芯片生产能力和限制中国发展和扩大先进制程芯片生产制造能力的目的。
《2022年芯片法案》主要内容:
①拨款527亿美元促进半导体制造
②拨款15亿美元助力无线技术发展
③禁止受益企业扩大在华制造业务
④设立半导体制造业投资税收抵免
法案的防御性大于进攻性
通读法案全文,可以看出其主要内容是谈如何解决美国国内芯片安全问题,其次才是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在当今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剧,以及供应链不时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不仅中国面临芯片安全问题,欧洲、美国也面临芯片安全问题。
全球产业安全有个定律,那就是如果某个区域产能占据了全球的一半以上,一旦这个区域发生意外事件,就会彻底扰乱影响全球的供应。
芯片法案关于接受资助的附加条款,比如SEC103C和103D所提出来的,接受补助的企业不得在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的国家新建或扩大某些半导体的生产能力(主要是28nm以下),其期限为10年。
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这些规定对中国芯片业发展却有很强杀伤力。
这就意味着,英特尔、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这几家企业,一旦在美国开设工厂,那么就不得在中国新建28nm以下芯片的制造工厂,其他项目也会增加很多变数。
由于这几家企业产能占据全球总产能的80%以上,限制他们在华投产,意味着在技术和制造上,有将中国边缘化的风险。
Chip4也反映了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新思路,在目前的全球化组织外,另起炉灶,拉拢关键性伙伴,来打造孤立中国的新体系。
美国接下来可能还会有Anto4、PC4、AI4,在诸个关键领域把中国剔除出去。
对后发国家来讲,最可怕的不是暂时的落后,而是被孤立。
孤立意味这个国家不能通过与世界的交流,获取发展进步的资源和动力,改变落后也就变得没有可能,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等国都是前车之鉴。
美国主动在技术上和中国脱钩是大趋势
对于国产半导体产业,最关注的焦点在本土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厂家身上。
在当下的情况下,美国主动在技术上和中国脱钩是大趋势。
美国的禁令其实是给了这些厂家机会,他们现在也成为了最关键的部分。
所幸的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各个主要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龙头厂家增长速度都还不错,规模越大则能够投入研发和扩大产能的资金越多,则越能够形成正向循环。
《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忽视了全球芯片产业链整体转移的难度。
在当前高度复杂与深度依存的全球经济生态圈中,包括所谓[芯片四方联盟]以及中国等主要国家之间的半导体研发制造企业之间早已处于深度融合与利益绑定状态。
且半导体全产业链整体迁移需要技术、人才、劳动力、物流、能源等诸多必备因素支撑。
不但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相当长的过渡周期,仅靠法案投入的数百亿美元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所谓芯片产业链的对华[脱钩]。
国内未雨绸缪是唯一选择
我国目前在半导体产业的优势和劣势都还是很明显的。
劣势就是产业链的国产化,尤其是关键的生产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还不太高;
另外是先进工艺也随之受到制约,这个被美国牢牢的卡住脖子。
目前对中国最不利的是,我们还不掌握设备和材料的全套技术,脖子被卡着有点难受,而且如果未来继续收紧禁令,我们还会更加难受;
面对《芯片与科学法》和其后续美国可能采取的一系列[组合拳],我国半导体行业和投资人应树立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对于半导体企业而言,需要未雨绸缪。
根据相关评估结果,相关企业应当对潜在的技术断供、产能受限、投资者撤离等相关极端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和准备,以尽可能减小对自身业务的影响。
在进行布局时,相关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对相关风险的紧迫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充分利用中国的现有产业政策,来进行后续业务模式规划。
中国芯片行业只有立足全球化才能突围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2021年消费额超过1900亿美元,占全球消费额的将近四成。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的兴起,中国的全球消费比重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0年可达近五成,相比之下,美国占全球消费份额可能下降到20%以下。
美国作为全球芯片研究中心,有它布局产业链的优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有布局产业链的优势。
鉴于中国在市场上的巨大话语权,通过吸纳芯片供应链上的外企来华投资,完善供应链布局仍不是没有可能。
无论是在芯片问题上,还是其他经济竞争问题上,日本、韩国和美国都不是铁板一块,尽量应把双方区别对待,避免过度刺激他们,把他们完全推向美国一方。
日韩迫于安全的担心,以及市场太依赖中国必然会对中国有所妥协。
基于东亚地区的巨大经济共同利益以及文明纽带,如果中国能够构建一个能够更保障他们安全和利益的经济政治秩序,东亚经济圈的其他成员逐渐接受中国领导也不是不可能。
中国发展芯片产业的最现实路径,不是去打造一个万事不求人的完整产业链,而是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获取一些关键环节的领先技术,以之作为与美日韩芯片诸列强技术交换筹码,就可以解决目前被动的局面。
结尾:自我保守将愈来愈内缩化
《资治通鉴》记载了刘备与庞统的一段对话:
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这道出了,在汉末力量重组的时代,刘备作为极其弱势一方,不断在与曹操竞争中壮大的策略。
在今天的中美竞争中,作为弱势一方的中国也应该采取与美国差异化的策略,美国越是谋求颠覆全球经济的价值规则。
中国越应该扛起继续维持全球化和开放贸易、自由市场的旗帜,这样才能争取东亚及欧洲发达世界维护全球统一市场的力量。
如果中国也沿着美国的自我保守的路子走下去,逐步内缩化,那么中国将无法抗衡美国,因为中国的力量比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分析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