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创业,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作者丨铅笔道创始人 王方
昨天,看到《芯潮IC》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据工商信息,2023年国内倒闭了1.09万家芯片公司(注销、吊销),平均每天消失约30家芯片公司。
我感到一阵透心凉。我写这篇文章,并非要唱衰行业形势,而是想建设性提出些建议,希望大家调整心态。
芯片公司消失潮,这是又一次产业整体性“供过于求”。自2015年“双创”兴起以来,行业正经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阵痛期。
大概意思是:创业创新这件事,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了,高精尖等更少数的人参与即可。这样一来,多数创业者的心态要做好调整:自己还要不要再吃这碗饭。
芯片也是如此。
2020-2022年,芯片是创投圈重点押注的4大赛道之一。
但从现状看,我国比较强的领域还是低端芯片的研发或制造。一些排名靠前的公司,也多数是依靠“规模+低端芯片”取胜,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
这些领域已经供过于求了。多数公司缺乏核心技术,陷入价格竞争中,谁都活得不好。
而高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实际上又不需要那么多人。而当资本大量涌入后,很多创业者又愿意跃跃欲试,事实上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科技创新也好,创新创业也好,根本使命还是要围绕“创业报国”,为国家承担一些时代使命,比如共同富裕。
高端芯片的研发,让少数人去干就好了,即便进入量产阶段(加工、制造),它能解决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能提高他们多少收入?
《人民的名义》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你当教授我淘粪,都是为人民服务,革命分工不同而已。富强富强,含义有2个:不但要强,而且要富。芯片等行业能让我们变强,但还有很多行业,能让我们变富。
我们共同富裕的基本面是10亿老百姓,他们月收入不足2000元,大多数没坐过飞机。
这就给创业者赋予了两层使命:你的使命是让大家变强,还是让大家变富?从风口角度讲,未来20年的趋势都是清晰的:数字智能、新能源、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
当然,还有一些行业,尽管现在不是当红炸子鸡,但未来长期重要,比如消费服务业。
过去20-30年,我们有很多蓝领集中于第二产业,比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他们的数量是服务业的3倍(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数据)。
但未来10年可预见的挑战是:建筑业在萎缩,制造业在转移。那么这些蓝领未来的归宿在哪?是科技产业吗,不见得,更大的可能性是“消费服务业”。
因此,从长期角度看,从富裕角度看,发展消费服务业是必要的。尽管它们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它符合10亿老百姓的富裕需求。更重要的是,未来科技的应用/商业化,最终都会依靠消费产业完成,它们是科技公司的甲方。
最后,我想说:时代赋予创业者的使命真的变了。我们的核心目标,恐怕不能再是“融资+上市”了,因为它是极少数人的事。
创业者的最高使命,还是“创业报国”,帮助国家完成时代使命,比如变强或者变富。如果你的公司能融资、能上市、能帮助国家变强,当然是好事。
如果不能,你就把公司规模做得大大的,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多的,能守土一方把员工收入搞得多多的。在我看来,这样的创业者也是时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原文标题 : 听说,1万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