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芯片设计:功率与热管理如何兼顾

芝能智芯
关注

芝能智芯出品

算力AI芯片技术进入先进制程时代,单片集成和3D封装成为解决高密度计算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一转变伴随着复杂的设计权衡,包括架构规划、热管理、功率优化以及工艺整合等多方面挑战。

我们从核心问题出发,深入剖析尖端芯片设计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壁垒,看看有哪些可能的解决路径。

Part 1

先进算力芯片的设计核心问题

● 功能架构与物理架构的两难

芯片设计的起点始于功能架构。然而,这一阶段的决定会限制物理架构的选择。例如,片上内存的增加虽能提升性能,但会显著增加成本与硅片面积占用。

此外,GPU类型的选择、互连距离的预估以及内存带宽的分配,都是早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工具如Synopsys的Platform Architect,可以提供性能指标的初步估算,但仍需更高精度的模拟与优化工具支持。

● 3D封装和单片集成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

◎ 3D封装借助硅通孔(TSV)、中介层等技术,将独立的功能模块组装在单一封装中,其优势在于灵活性和供应链协同,但高带宽互连的实现受到TSV面积占用的限制。

◎ 单片集成则通过在单一基板上生长多层有源器件,减少互连距离并提升集成度,但面临更高的工艺要求。例如,层转移技术虽能优化顶层与底层的制造,但高昂的成本与复杂的工艺流程让其难以规模化应用。

● 热管理与功率优化的相互制约

3D芯片设计提高了计算密度,却带来了严重的散热问题。以A10纳米片工艺与A5 CFET工艺的对比为例,尽管A5工艺显著缩短了互连距离并提升了计算密度,但温度上升9°C,功率密度增加12%-15%,这些都对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解决路径包括:

◎ 调整层间电介质(ILD)厚度以优化热传导路径。

◎ 引入宽带隙材料如AlN或金刚石以提升散热性能,但其高成本和制造难度限制了应用。

单片集成需要多层工艺的高度兼容,尤其是在2D半导体与传统硅基工艺的结合上。例如,生长高质量2D材料需极高温度,转移过程中的粘合剂残留清理与层平整度控制成为关键技术挑战。未来,更多针对性材料和工艺创新将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Part 2

设计方向有哪些路径变化

功能架构、物理架构与系统架构需要更紧密的协同,进一步开发具备跨层分析与优化能力的工具,以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热、功率与性能的全局影响。

3D封装和单片集成技术的成熟需要更广泛的生态支持。从供应链管理到材料、工具标准化,跨企业协作将是关键一步。

当前封装材料与散热解决方案仍未达到理想水平,解决的办法是找到更高热导率的材料,如优化结构的AlN薄膜或纳米结构化金刚石。降低层转移工艺成本的创新技术,例如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生长基板与新型粘合剂。

早期的机器学习工具已经展现出辅助设计的潜力,这些工具有望在架构层次的不同维度间建立更智能的优化方案,从而降低复杂性并提升效率。

小结

尖端芯片设计的权衡,折射出技术革新与现实限制的博弈。从功能架构的设计到封装工艺的选择,每一步都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功率、热管理与成本,3D封装与单片集成将是提升芯片计算能力的关键路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计工具、工艺材料与产业协同的全面进步。 

       原文标题 : 尖端芯片设计:功率与热管理如何兼顾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