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芯出品
三星电子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财报:
● 营收达79.14万亿韩元,同比增10%,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 净利润达8.22万亿韩元,同比大增21.7%,核心驱动来自智能手机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
作为三星核心竞争力的半导体业务则面临多重挑战:HBM需求阶段性疲软、出口受限、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受压。
三星正在通过加码高附加值产品(HBM3E 12Hi、128GB DDR5)、强化2nm GAA制程、扩大汽车与AI应用布局,谋求下半年半导体业务的强势反弹,下面是对三星财报背后战略转型与产业逻辑的解读。
Part 1
智能手机撑起三星Q1营收,
AI化与成本控制形成正向飞轮
● 2025 年第一季度
◎ 营收达 79.1 万亿韩元,同比增长 10%,环比增长 4% 。
◎ 毛利润为 28.1 万亿韩元,毛利率 35.5%;◎ 营业利润 6.7 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率 8.4%;◎ 净利润 8.2 万亿韩元,净利率 10.4% 。
● 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同比增长10%,达37万亿韩元;利润增14.6%,至4.7万亿韩元。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竞争力提升,带动整体表现向好。
● 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增长9%,至25.1万亿韩元;但利润下滑42.1%,仅为1.1万亿韩元。虽销售回升,但成本、竞争及产品结构拖累盈利。
● 三星显示(SDC):营收降27.2%,至5.9万亿韩元;利润降44.4%,至0.5万亿韩元。显示业务承压,市场波动与竞争激烈影响明显。
● Harman 业务:营收增6.25%,至3.4万亿韩元;利润大增50%,达0.3万亿韩元。受益于汽车市场回暖与音频产品热销。
2025年Q1,三星电子整体营收创历史新高,核心驱动是MX业务(移动体验)强劲表现。
Galaxy S25系列于年初发布后迅速放量,单季智能手机业务营收达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达4.3万亿韩元,推动DX部门整体营收同比大涨28%。
● 业绩爆发背后有三股关键力量:
◎ AI赋能旗舰:从卖硬件到卖体验:S25系列整合了自研与合作的Galaxy AI套件,在影像、翻译、搜索、日程管理等场景中实现端侧AI体验。这使三星从“硬件堆料”向“智能生态”跃迁,构建了新的产品价值锚点。即便进入淡季,三星也试图通过Galaxy S25 Edge等新品延续旗舰拉动效应。
◎ 成本控制:供应链稳定+元件降价双重红利:三星通过与关键供应商重新议价,加之部分组件如存储、显示面板价格下滑,整体成本结构得到优化,形成“营收增长+利润扩张”的双赢格局。
◎ A系列下探AI体验,形成价格带护城河:三星预计将在Galaxy A系列中引入“轻量级AI”,这将是AI从旗舰机扩散到中端市场的重要尝试。如果布局得当,将复制当年三星用A系列填补中低端空白的成功路径,并构建AI体验的品牌黏性。
三星电子也预计第二季度将因淡季效应面临需求环比下降。为应对这一挑战,三星计划通过高端旗舰产品的持续推广和中端产品线的AI功能普及,维持市场竞争力,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环境恶化可能对消费者购买力产生影响。
三星的多线作战正在进入临界点,2025下半年是成败关键,一季度实现了表面上的“全线增长”:智能手机业务突破预期,半导体虽然承压,但仍在增长轨道中。从结构上看,其真正的增长引擎仍未全面启动。
◎ HBM作为未来AI时代的内存基石,Q1的波动只是阵痛,真正的爆发要等到HBM3E 12Hi规模供货后的Q3、Q4。◎ 晶圆代工若能完成2nm GAA的稳定量产并获得主流客户,将是三星历史性一跃。◎ MX业务的AI中端下探策略,若能成功将AI普及到A系列,则将引领智能手机市场的下一轮洗牌。
Part 2
半导体业务承压,
HBM与晶圆代工是破局关键
三星整体财报强劲,但半导体部门DS的表现仍显疲软。一季度DS部门营收为25.1万亿韩元,环比下滑17%,同比仍增长9%,但其营业利润仅1.1万亿韩元,较去年四季度下滑明显。
● 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 HBM(高带宽内存)作为支撑AI大模型训练的关键元器件,曾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然而其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表现却遭遇短期遇冷,由多重因素造成:美国对部分AI芯片的出口管制影响了HBM相关配套产品的出口;市场对新一代HBM3E产品的迭代节奏持观望态度,导致客户延后采购计划;同时,平均售价(ASP)的下降也使得单品利润承压。
三星并未因短期波动而动摇战略方向,反而选择逆势布局,积极扩大HBM3E 12Hi产品的产能,为下半年可能到来的新GPU发布潮做好准备,并加快128GB DDR5等高密度内存产品的研发与投产,瞄准AI服务器升级换代的机遇。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随着NVIDIA、AMD等厂商新一代AI GPU的陆续上市,HBM的需求预计将逐步回暖。若三星能在良率控制、功耗优化与热管理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相较于SK海力士与美光,其HBM市场份额有望从2024年的约25%提升至30%以上,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向好。
◎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依然表现低迷,主要受到移动端芯片需求疲软导致订单量减少、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不足拖累盈利以及库存调整周期尚未结束等因素的影响。三星在技术推进方面仍有不少亮点,特别是在2nm GAA(Gate-All-Around)工艺的研发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良率提升和客户拓展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其2nm制程已获得了多个AI与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订单。
在北美市场,三星迎来了汽车和移动领域的合作机会。为了进一步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三星积极争取5nm以下节点的订单,并希望凭借GAA工艺对标台积电N2工艺,力争在2025年的高性能计算核心订单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产业路径来看,晶圆代工已经成为三星追赶台积电的战略重点。如果三星能够在2025年如期实现2nm工艺的量产并赢得一线客户的采纳,这将可能成为三星代工业务“质变”的关键转折点。
◎ 系统LSI业务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小幅盈利改善,得益于高分辨率传感器出货量的上升,然而SoC芯片,尤其是旗舰级别的产品,仍未实现大规模的市场落地。
三星计划通过下半年图像传感器与SoC的协同策略,以切入高端手机和汽车市场的目标。NAND市场虽然显示出触底反弹迹象,部分需求也开始恢复,但整体平均售价(ASP)仍然承受压力,相较于DRAM其利润弹性较为有限。三星正在积极推进向第八代V-NAND技术的过渡,旨在通过降低单位成本和提高位密度来增强未来的市场竞争力。这两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但结构性挑战依旧存在,需要持续关注和战略调整来应对。
小结
三星的2025年是决定“科技制造能否重新主导资本逻辑”的关键一年。短期业绩虽喜人,但真正的战场,是技术演进与产业趋势的接力点。
三星能否在AI与晶圆代工两大主线中突围,不只是企业自身命运的抉择,也将深刻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构格局。
原文标题 : 三星电子Q1营收创历史新高,半导体板块仍有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