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芯出品
曾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希望之星的Wolfspeed,如今却深陷债务泥潭,濒临破产边缘。
在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下滑、战略执行失误以及资本配置混乱的多重压力下,Wolfspeed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市场信心崩塌,股价暴跌超过九成。
这场突如其来的崩盘,是一家科技公司走向困局的典型案例,更是对全球碳化硅市场、乃至整个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一次预演,按照现在的趋势,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做出调整。
Part 1
昔日明星的陨落:
从战略失控到财务崩盘
Wolfspeed的故事,原本是一段被硅谷和华尔街广泛传播的增长神话。
自2017年起,Wolfspeed从Cree剥离并逐步聚焦碳化硅业务,一路走高。2018年并购英飞凌射频功率业务、2021年出售LED照明板块并更名为Wolfspeed,一连串的资本运作展现了其向第三代半导体全面转型的决心。
彼时,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光伏等新兴产业推动下,碳化硅市场需求爆发,Wolfspeed凭借其技术优势和领先的8英寸SiC晶圆产能,迅速坐稳行业龙头。
耀眼的高增长背后,是资本支出与收入脱节的隐忧不断放大。
莫霍克谷8英寸工厂作为其旗舰产线,原计划承载着公司未来数年的营收增长。但实际情况却是,该厂在2025财年第三财季仅贡献了7800万美元收入,而整个季度总营收也仅为1.85亿美元,同比下滑7%。
同期毛利率暴跌至-12%,GAAP每股亏损高达1.86美元,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明显扩大。面对如此表现,公司甚至未敢提供下一季度指引,令市场悲观情绪迅速蔓延。
此时的Wolfspeed,不再是投资者心中的“材料独角兽”,而成为一只潜在的“垃圾债券股”。
知名投资机构Jana Partners早在一季度就清空了全部头寸,市场资金用脚投票,股价应声大跌。5月21日盘后股价暴跌超66%,更早前则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39美元跌至仅3美元出头,市值蒸发九成。
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最致命的并非业绩亏损本身,而是资本与战略的失衡。
在新能源汽车短期需求遇冷、客户订单延后的大环境下,公司却仍坚持高举高打的产能扩张路线,导致现金流快速枯竭、债务压力陡增。
如今,当外部融资渠道日渐收紧、债权人拒绝庭外重组,公司不得不启动破产保护流程,来换取时间重新协商债务,试图保住核心资产。
Part 2
行业领头羊的溃败背后:
SiC泡沫还是阶段性低谷?
Wolfspeed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整个碳化硅产业当前面临的阶段性挑战,2024年受汽车和工业领域需求疲软影响,全球n型SiC基板营收预计将同比下滑9%,原本寄望于新能源汽车放量驱动高速增长的市场而言,无疑是一记重锤。
在Wolfspeed大规模投资建厂期间,全球碳化硅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扩产潮。中国、欧洲、日本等地众多新玩家纷纷布局,意图分一杯羹。而Wolfspeed虽然技术领先,却在财务策略上过于激进,导致产能释放节奏与市场需求严重错配。
特别是其核心客户——欧美电动车厂商纷纷推迟车规级芯片订单,使得其在供应链上游的晶圆产线严重闲置,毛利率骤降,进而形成财务螺旋式下行。
美国的地缘政治策略也为Wolfspeed的前景增添不确定性,原计划可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得高达6亿美元的现金退税,但在特朗普集团呼吁废除相关法案后,相关补贴政策能否兑现已成悬念。一旦补贴无法及时到位,Wolfspeed在产线维持、人力成本和债务偿还方面的压力将更难以缓解。
Wolfspeed管理层并非未曾尝试自救。裁员、出售德州工厂、寻求外部融资,以及最新任命的新CEO Robert Feurle都表明公司试图调整战略重心,聚焦200mm晶圆路线,并争取扭转现金流状况。
然而,随着债务问题日益迫近、财务预警措辞写入季度报告,以及部分债权人支持破产保护方案,市场已经基本认定其前路非破产即出售。
这对于整个SiC行业无疑是一次震动。Wolfspeed作为全球最大n型SiC基板供应商,其潜在破产将给行业带来短期供需不平衡的波动,也可能为竞争对手如ST、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和中国的三安、天岳等提供“乘虚而入”的窗口。
尤其在8英寸晶圆路线图推进方面,原本技术壁垒极高,如今Wolfspeed若资金链断裂,可能迫使其转让关键资产与技术,这将改变SiC产业的竞争格局。
小结
Wolfspeed的突发危机并非孤例,而是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在政策驱动、资本狂热、需求回调叠加背景下的典型写照。
第三代半导体虽然拥有长期发展潜力,但高成本、高技术门槛与市场节奏错配的问题,仍亟需行业理性对待。Wolfspeed一度站在全球SiC制高点,最终却因资本扩张过度、战略执行失衡而走到破产边缘,为所有正在狂热扩产的玩家敲响了警钟。
原文标题 : Wolfspeed破产:碳化硅先锋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