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25年一季度财报:利润暴增、产能利用率回升

芝能智芯
关注

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交出一份亮眼的财报——营收同比增长29.4%、净利润同比大增166.5%、晶圆销量增长27.7%、产能利用率升至89.6%。

然而,在市场需求尚未全面复苏、地缘风险依旧高悬的背景下,对第二季度收入和毛利率预期明显趋于保守,“强劲当前+谨慎未来”的组合信号,中芯国际在当前环境下的深度思考与战略收缩,也透露出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调整中的微妙处境。

Part 1

利润暴增背后的结构动力:

销量、结构与效率的多重合力

2025年Q1财报中,最吸引眼球的数据莫过于净利润同比暴增166.5%。这一增幅并非完全来自价格提升或高端制程突破,而是多重结构性改善合力的结果。

销售晶圆229.2万片(8英寸等效),同比增长27.7%,直接带动了营收端的回暖。

随着月产能从94.76万片提升至97.33万片,产能利用率也从前一季度的85.5%升至89.6%。这说明中芯国际已基本告别2023-2024年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带来的“闲置期”,逐步重回高负载运营状态。

消费电子与智能手机占比分别为40.6%和24.2%,与上季度持平,但较去年同期的结构已有所调整:智能手机占比下降,工业与汽车领域占比上升至9.6%,中芯正逐步降低对高波动性的消费类需求依赖,向相对稳定的工规与车规领域渗透。

产品组合的变化有助于毛利率维稳于22.5%,即使ASP(平均售价)未见显著提升,也能靠结构改善保持利润空间。

营收增长迅猛,但中芯Q1的资本支出同比减少36%、环比下降14.3%,这显示出公司在扩张节奏上的理性克制。

而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11.7亿元),则反映出在应对订单激增、原材料采购周期拉长等背景下,现金使用强度上升。不过,这也意味着公司正在通过高效运营来维持资本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平衡。

中芯国际Q1利润的爆发,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结构调整、效率优化、订单回升三者交织下的“基础性修复”,也确实是中国芯片科技的硬核代表。

Part 2

Q2展望转向保守,

中芯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Q1交出“惊艳”成绩单,中芯国际却在Q2指引中明显转向保守:预计收入环比下降4-6%,毛利率下降至18%-20%。这种收缩预期并非“唱衰”,而是对当前复杂局势的冷静应对。

AI服务器、HPC等带动了先进制程的景气回暖,但中芯所主打的成熟制程节点并未受益于AI浪潮中的结构性红利。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市场仍处复苏初期,拉货节奏并不稳定。

尽管Q1订单充足,但Q2是否延续仍有疑问,这迫使中芯在预期中保持谨慎。中芯目前以28nm及以上制程为主,12英寸晶圆贡献78.1%的收入。但全球晶圆代工产业正在向7nm及以下快速演进,特别是在AI芯片与高性能计算领域。

这意味着中芯即使订单回暖,也难以切入利润更高的先进制程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受到限制。

Q1美国区营收占比提升至12.6%,中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缘限制,但整体来看,国际市场风险依旧。例如出口管制、高端设备获取难题等仍对其技术演进路径构成瓶颈,公司现金流转负也可能暗示在支付设备预付款或应对客户定制需求时的成本压力上升。

Q2的保守指引实则是一种策略性“踩刹车”:在市场预期与内部能力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避免“高开低走”。

在周期底部修炼内功,中芯要穿越的不只是市场波动

综合来看,中芯国际在Q1的业绩表现出三大信号:

◎ 市场恢复性回暖确实存在,但集中于成熟制程与特定区域;◎ 内部经营效率与产品结构已实现优化,为利润提供坚实支撑;◎ 公司对未来保持谨慎,是对全球供应链变化、技术瓶颈与需求不确定性的理性回应。

中芯国际的“强现实”与“弱预期”之间,正是其所面对的全球化挑战与技术演进压力的映射。

小结

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如车规、工业、定制化工艺平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真正穿越周期,成为全球晶圆代工生态中不可替代的一极。

在这场关于“技术主权”与“生态构建”的全球博弈中,中芯国际的每一步都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关乎中国半导体的整体战略布局,正处在下一轮跨越前的关键积蓄阶段。

       原文标题 : 中芯国际25年一季度财报:利润暴增、产能利用率回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