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号股份承继了中国通号全部骨干企业、资质、主营业务,注册资本45亿元,重组后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和人员超过集团总资产和人员的98%,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及合资企业25家。
国资委公布的央企年度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显示,2007年,中国通号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48.9亿元和5.3亿元,2008年这两项指标上升到62.1亿元和5.7亿元,2009年进一步上升到80.4亿元和8.9元。
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这家借势铁路建设“大提速”的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再度增加到120.5亿元和12.6亿元。
来自中国通号的资料显示,2008年5月9日,中国通号与中铁电化局联合体共同与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签订了新建铁路甬台温线四电系统集成工程合同,中国通号承接该合同的通信信号系统。
当年8月18日,甬温线四电系统集成工程正式开工,此项目历时约9个月。正是在中国通号的集成供应体系下,佳讯飞鸿(300213.SZ)、世纪瑞尔(300150.SZ)和特锐德(300001.SZ)等公司产品才相继入围这条铁路工程,最终使用在各个环节。
在这其中,中国通号和阿尔斯通合资的卡斯柯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调度集中系统(CTC),通号院则提供了CTCS系统。
中国通号被指垄断 经营活动隐现铁道部印迹
作为行业内的央企,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的产品几乎涉及了中国高铁绝大部分线路,掌握着高铁建设的“命脉”,而其本身也与铁道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经营模式在高铁建设中绝非中国通号一家,铁道部在类似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印迹。
专家表示,这种经营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成本失控、畸形定价与效率低下。由于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性,以及垄断性企业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导致违规操作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