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主品牌 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以代工iPhone和iPad而被国人熟知的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富士康为苹果组装iPhone和iPad,也为索尼、惠普等企业提供代工服务,目前已开始谋划企业转型。在2014年年初的公司年会上,郭台铭再次强调,希望下一个十年营收能增长逾一倍至新台币10万亿元(约合人民币20142亿元),实现业务多元化,拓展除代工之外的其他新业务。
为营运需求和发展新事业,鸿海公告拟转投资中国大陆贵州富贵康精密电子、烟台富泰康电子研发、深圳福匠机械人科技、郑州赐福科技、济源赐福科技、深圳基智国际、深圳博莱材料科技、深圳金机虎精密机械、临沂金机商贸城等。从公告主要营业项目来看,鸿海拟转投资范围,涵盖手机、平板计算机及游戏机配件、电子零组件及软件开发、多功能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类设备、伺服马达、精密数控加工用高速超硬刀具、塑胶粒制品、金属或金属碳化物用射出模或压缩模、精密零组件设计开发制造服务等。
尽管富士康曾一度希望扯下其代工厂的标签,但一系列动作都未能为这家制造业巨头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在短暂的隔阂期后,凭借新一代iphone 6的订单,富士康与苹果捆绑得更为紧密,尽管郭台铭依然在各种会议上高呼转型,但比起转型,富士康已经把更多地精力转移到了更好地服务好苹果上。除了苹果的增长前景受到质疑外,鸿海还要面对来自同行的抢单与食。鸿海目前与台湾厂商和硕联合为苹果代工生产iPhone 5c和iPad mini。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虽极力控制苹果对富士康的影响,但从鸿海的2014年营收报告中依然可以看出,来自苹果的收入已经占据了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总营收的将近一半。而在苹果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手机时,这个比例仅有17%。事实上,郭台铭在2014年3月就曾对外表示,鸿海的旺季爆发力,还是落在下半年。有熟悉富士康的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由于苹果的新品上市一般都集中在第三季度,所以下半年才会是富士康的生产旺季。
2014年7月,据《财富》杂志公布的2014全球500强企业名单显示,鸿海精密位列32,比去年下滑了两个名次。富士康2013年营收增长0.8%,远低于2012年的12.4%。即便是启动了机器人计划,也仅仅是生产线上的转型。代工的商业模式如何转型,才是富士康转型的要点,不少人质疑其在转型道路上步履不前。
此前的消息显示,富士康尝试过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配件及电视机,但都不见下文。2010年,富士康也曾开启了向“市场销售”方向的战略转型,提出“四路门店+一个网站”的渠道构想。然而,2013年3月,与麦德龙合作的电器商城“万得城”因经营模式不善关闭了上海的7家门店。可以进驻购物商场、大型超市的店中店“敢闯数码”目前的布局仍然只限于江浙地区。布局于三线以下城市的“万马奔腾”门店则在2012年就已扩张停滞。线上渠道“飞虎乐购”,更是因为内讧而效益平平不为人知。
2014年6月初,富士康更是宣布出售了所持有的赛博数码股份。分析认识认为,此举意味着富士康与内地零售渠道合作伙伴赛博数码分手,也意味着富士康的渠道战略到此全线溃败。这个拥有120万工人的庞大代工工厂要转型,似乎尾大不掉,步履维艰。
在技术方面,富士康号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12.84万项专利,其中64300项获批。曼哈顿专利顾问公司EnvisionIP数据显示,2013年富士康是美国前20大专利持有公司之一。郭台铭2013年10月份时也曾说,富士康已经为人脸识别技术递交了300项专利申请,正为可穿戴设备斥资开发生物识别传感器等新型科技。然而,2014年4月份,富士康宣布已将大量通信技术专利出售给谷歌。一边为苹果代工硬件生产,一边则为其移动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谷歌提供专利实力,做“技术代工”。
由此可见,虽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和人力,但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富士康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裳。而关于此次专利出售的营收,富士康并未透露。
郭台铭在1974年创立富士康,最早生产的是黑白电视机的塑料旋钮。该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业务扩展到个人电脑组装上,从90年代起富士康开始为苹果提供计算机组件。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中,苹果和富士康的合作的产品包括iPod、iPhone和iPad。这让富士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公司,也让它成为了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制造商。“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2014年6月,郭台铭在公司年度会议上对股东说。
郭台铭表示,未来鸿海精密的商业模式,将会融合软件、硬件及台湾的无线网络。据了解,早在2013年,鸿海成为赢得台湾4G电信运营牌照的六个竞标者之一。郭台铭还表示,未来这一模式会扩大到全球。这说明,向电信服务转型,台湾仅仅是个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