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创新演化小米生态链

亿欧网
关注

2020年2月13日,小米首次以纯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了小米10发布会。除了让广大米粉心潮澎湃的新品手机小米10之外,雷军在新品发布会中也提到了小米的AIoT业务,发布了包括无线充蓝牙音箱在内的多款产品,助力小米的AIoT业务。

小米创立于2010年4月6日,到今年已经快十年了。创业十年以来,小米从一家手机通讯公司,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小米生态链,从一家小公司用了7年时间实现营收破千亿,从原来做极致性价比的手机到现在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小米多次成功的转型发展也在让很多人思考,小米快速增长的秘诀是什么?背后的创新机制到底是什么?对于其他公司的创新发展,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时间回到2010年,当时的雷军已经从金山软件退出,对于雷军个人而言,从1992年加入金山软件到上市后的退出,已经是软件行业的大佬。但是一个软件行业的人如何去做手机呢?

首先市场足够大,当时智能手机刚刚问世,用户疯狂的追捧;第二,产品有痛点。大多数用户对于手机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心理价格上一般不会超过2000元,但是市面上好一点的手机价格基本在4000-6000左右,品质差一点的手机又不能满足需求;第三,产品一旦做好能被粉。只要能满足80%的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80%的需求(8080法则),而且价格能够降下来,必定会吸引很多粉丝关注和追捧。

对于当时的雷军而言,软件是他的舒适区,网络是他的学习区,而手机硬件则是他的恐慌区,如何扩大能力圈解决这个问题?雷军选择了招募。雷军本人也坦言:“早期创业时,我80%的时间都在招人。公司前100人都是我面试的。”

雷军通过招募的方式,搭建了最初的创业团队。这几位早期的团队成员很有意思,雷军和黎万强来自金山软件,是软件行业的“老兵”;周光平来自摩托罗拉,刘徳来自ACCD,是设计界的大佬,这两位支撑了小米的硬件设计和研发;而来自谷歌的林斌、洪峰和来自微软的黄江吉则是网络领域的高手。

这样的搭配也注定了小米手机基因的与众不同,有软件行业天生的基因,再加上硬件和网络的“变异”产生新的核心能力,使得小米对外主打性价比,对内提高效率,不断的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价格“厚道”。最终,小米1手机发布开售后,仅用了3天时间销售了10万台,而且价格是竞品价格的一半。

随着小米1的成功发售,随后几年,小米手机一直成为小米的第一业务成型,产品不断更新,软件不断迭代。

从小米手机到小米生态

(1)手机配件

随着手机业务的不断发展,配件市场也逐渐扩大,但是由于手机配件市场的利润非常低,而且是看起来并没有多少“肉”的蚂蚁市场,很多巨头并不在意。

但是雷军并不这样认为,首先,手机配件市场足够大,凡是手机就需要相关配件;其次,产品有痛点,最初的手机配件质量好的价格高,质量差的价格低,各种品牌鱼龙混杂,用户难以区分;第三,产品一旦做好能被粉,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为何不做?

小米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到手机配件市场,数据线、贴膜、手机套等等,但是,手机配件种类很多,对于一家手机公司而言,这并不是它的优势之处,如果贸然转型风险很大。

在能力圈受限时,如何扩大能力圈?这次雷军选择了借用。也就是用投资的方式投资了在价值观(追求性价比,赚取少量利润)上与小米一致的公司,共同打造配件服务。例如:小米的移动电源来自紫米公司,耳机来自万魔公司等。

2012副本.jpg

手机配件业务与手机业务相比,特性相似但不冲突,而且彼此的资源可以重复使用。小米并没有直接并购或者控股,只要价值观一致,任其自主发展,在营销方面还会给予支持和赋能。这些公司既拥有小米的基因,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演化成为小米的第二业务雏形。

(2)智能硬件

在小米手机配件商品推出之后,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追捧,同时也意味着小米的这条业务获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2014年,伴随着智能硬件的兴起,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小米又在其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和机会。

首先,智能硬件市场足够大。随着苹果推出了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之后,很多用户对于智能手环的认可度非常高;其次,智能硬件产品有痛点。苹果手环的产品虽然好,但是价格太高,性价比不够极致;第三,产品一旦做好能被粉。

2014副本.jpg

但是小米没有做过智能硬件,既没有技术又没有产品经验该如何进场?如何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跟手机配件一样,雷军选择了借用的方式,投资不控股,选择跟小米有相同价值观的企业,加入到小米生态链中,不断完善小米生态链。小米本身的基因再加上各家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最终演化形成了小米的第二业务。

(3)“烤红薯”的生活耗材

在小米手机、手机配件和智能硬件产品逐渐受到用户的欢迎后,小米已经有了3亿用户,其中2.5亿活跃用户,小米商城成了一个极具“热量”的“火炉”,用户可以在小米商城购买到性价比高的小米产品。可是用户也是人,除了手机、配件、智能硬件之外,用户也有衣食住行,这方面的“热量”浪费了多可惜。怎么办呢?不妨放一些生活耗材吧,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徳称之为“烤红薯”。

于是小米再次选择扩大能力圈——开放品牌,选择跟小米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品牌企业合作,把箱包、台灯、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放到小米商城,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原本小米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而现在却干脆做起了“无印良品”的生意。

2019副本.jpg

现在,小米生态链已经融合了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生活用品等领域的高性价比产品,让小米生态链成为“一片竹林”。这里面除了手机外,没有一件商品是小米自主研发和制造,全部来自不断的分形创新。

根据小米集团Q3季报,智能硬件和生活周边的产品三季度收入为1494亿元,海外市场营收占48.7%,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第4,印度手机、智能电视排名第一。

分形创新机制

历史不会重演,但却惊人的相似。小米这十年来,不管是最初的手机业务,还是后来的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生活周边组成的小米生态链,雷军投资的产品和合作的品牌产品都有一定的自相似性:首先是市场足够大,其次是产品有痛点,最后是产品做成后能被粉。总结下来,小米的生态链创新机制其实只有一条,就是不断的分形创新。

什么是分形创新?分形创新就是在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出现很多新的、小的创新业务,在隔离主营业务和市场选择的作用下,最终演化成为一条新的主营业务。

分形创新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呢?没错,分形创新底层的逻辑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种群中,物种的繁殖总会随机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在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下,某一种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会不断的积累、传递给下一代,最终便产生了新的物种。

在小米手机业务成形之后,雷军便开始关注到了手机配件的市场,并且开始在小米商城中尝试上线手机配件的产品,结果大受欢迎。紧接着,随着智能硬件的兴起,雷军再次用同样的方式,投资与小米有相同的价值观的企业,把产品引入小米商城,再次获得了用户的追捧。既然小米商城这个“火炉”的“热量”这么大,那也不能把“热量”浪费掉,不妨把生活用品也引入,做个“烤红薯”生意吧,于是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大。

雷军在2020年的新年全员信中提到,未来5年小米将在“5G+AIoT”领域投入至少50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小米创新依旧会采用分形创新的方式,不断的拓展“超级互联网”。

作者:袁帅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