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藏隐忧,奋力博先进制程
如此大费周章,中芯国际的目的很明显:要做优等生。
但它的前路并不好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中芯国际来说,只有真正渗透进全球高端市场,像三星和台积电一样,它才能够跨入优等生的行列。而要想走向全球,一方面它要弱化出口管制对其营收增长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另一方面,打造高端产线,这是中芯国际要走进全球市场的关键掣肘。
先来看应对出口管制这件事,中芯国际回归科创板可以说是它走得最佳的一步棋。最近,在中芯国际发布准备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告之后,有行业人士就感慨说,“终于不用在港股受委屈了。”大致原因也是如此。
而早在一年以前,中芯国际选择退下美股无疑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退出不利于自己的版块,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其实就连台积电对外发布的公告中,也提到政治会极大程度影响公司的营收,因为技术专利等各种因素,晶圆代工厂不可避免要面临市场受限的风险,而中芯国际退回A股的做法在当下无疑是最优的。
但尽管有外部影响,这样的影响是短期的、间歇性的,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中芯国际还是要将核心关注点放在技术研发和它在商业市场的渗透能力上。
要知道,虽然全球营收排名第五,但在晶圆代工厂的市场占比上,行业头部的台积电就拿下了超过半数以上的市场,而借着自家的硬件产品销量,三星也占了将近20%的市场份额,一向以物联网芯片代工为主的格芯则几乎包揽了IoT领域,占整个市场8%的份额,除去联电,中芯国际约4%的市占比使其难与“优等”挂钩。
从中芯国际2020年发布的最新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出,营收结构单一、先进制程工艺欠缺等都是它显露出的短板。
从中芯国际的地区销售占比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地区在其销售中的占比一直不断走高,至2019年已经达到60%,而受到国际环境影响,其在北美的销售能力被削弱了,欧洲等其他地区的代工业务也并无显著增长。
可以说,在国内市场,因为技术先进及国产替代大潮,中芯国际的市占比是无人能及的,也能够支撑它营收不断走高。但是过分依赖国内市场需求,中芯国际最终还是走不长远。
而且具体去看,目前中芯国际能够辐射的地区主要是欧洲、北美和国内及周边,与台积电有着竞争区域的交叉,原本台积电一直以先进制程力压群雄,这对中芯国际来说也是一种压制。
我们可以看到,在制程工艺上,主要给中芯国际营收做贡献的还是0.18微米、55纳米这样的低端制程,鲜见利润率更高的高端制程。因此,近两年14nm制程的量产,对于中芯国际的未来发展或者营收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然,市场、竞品等因素给中芯国际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它在大投入的过程中想要保持营收增长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由上图的净利润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从2012年开始,中芯国际才开始赚钱,此前的它一直处于亏损或者不盈利的状态。而今年,又有消息传出,中芯国际将支出从11亿美元提升至43亿美元,等同于将去年全年的营收投入其中。
尽管科创板上市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它的融资需求,其价值也能得到认可,但对中芯国际来说,要想成为优等生,关键还在于技术进步。只有利润率真正得到提高,产能和营收才不会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