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m芯片,死磕性价比的红米K40要抢小米11市场?

连线Insight
关注

文/布谷

吊足用户胃口的红米K40,终于在昨天正式发布。

2月25日,红米K40与红米K40 Pro一同发布,售价分别为1999元和2799元。

在坚持性价比路线上,红米没有让用户失望。据连线Insight了解,与红米K40相似硬件配置的手机,价格在3800元左右。

红米这一售价不仅影响了一众友商,其带来的冲击或将让小米11也受到牵连。当前,与红米K40系列同样搭载了骁龙888芯片的小米11,其8GB+128GB版本的价格高出同版本红米K40 Pro一千元。

虽然近些年小米系列步入高端市场逐渐成熟,但离真正的高端品牌尚有差距,而红米系列手机,在配置上与小米系列相差无几,这或将影响小米冲击高端的步伐。

不过,此次红米K40与小米11同用骁龙888芯片,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哎,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发布会前夕,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微博上表示。

或许受此影响,红米K40与红米K40 Pro搭载了不同的芯片,分别为骁龙870芯片和骁龙888芯片。

共用同一芯片能暂时缓解供应压力,但长此以往,红米与小米品牌界限将越发模糊,这或将反噬小米的高端路线,进而稀释小米整体的利润。

1、红米K40有何亮点?

红米K30系列热销,给今年红米K40的产品设计带来了挑战。

去年下半年,红米K30系列推出的至尊纪念版,售价1999元起,成为市场哄抢机型,因为供应量有限,一度缺货。在红米K40发布会上,卢伟冰表示K30系列全球已卖出了1100 万台。

卢伟冰在发布会上也表示,红米K40突破有难度,不过从最终发布的配置来看,除了“最贵直屏”“双旗舰”等一众宣传卖点,在芯片和摄像上,红米K40带来了诸多提升。

红米K40系列主要包含了3款产品,分别是红米K40、红米K40 Pro和红米K40 Pro+。

芯片上,红米K40系列搭载了旗舰级芯片。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红米K40搭配了高通骁龙870芯片,红米K40 Pro和红米K40 Pro+则搭载了高通骁龙888芯片。

两款芯片可以说都是主流手机品牌的旗舰级芯片,但令人意外的是,向来定位中低端手机品牌的红米手机搭载了最先进的5nm制程芯片。


红米K40 Pro系列搭载芯片,图源红米K40发布会

这意味着,长期在处理器性能上“低人一等”的红米,现在也可以和一众高端机比拼。

屏幕上,红米K40全系列均搭载了三星E4 AMOLED屏幕,为6.67英寸直屏,据红米官方介绍,该款屏幕是对E3的升级版,材料的发光亮度更高,可以省电、增加手机续航。

K40系列的屏幕还支持DCI-P3色域,并有120Hz高刷屏,360Hz的触控采样率,并支持超分辨率触控技术,这一屏幕性能的好处在于极大地提升屏幕和手指的互动效率,满足游戏用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红米K40所搭载的屏幕也达到了电竞级别,卢伟冰也宣称红米K40是“一部游戏旗舰”。

摄像上,红米K40搭载的是4800万主摄加2000万前置摄像头,支持500万像素长焦距摄像头;红米K40 Pro搭载了6400万主摄加前置2000万摄像头;红米K40 Pro+则为一亿像素主摄,500万像素长焦微距镜头。

续航上,红米K40系列搭配的是4520毫安电池,配备33W充电器,充电效率相比略显不足。

红米K40综合配置图,图源红米K40发布会

对比红米K40系列的不同款型,可以发现价格层次区分比较明显。

其中红米K40在中低端市场继续捍卫性价比,6GB+128GB配置售价为1999元;红米K40 Pro 6GB+128GB配置售价2799元;红米K40 Pro+则一举挺进了高端市场,12GB+256GB配置售价3699元。

在1999元的价位,其最强力的竞争对手当属此前首发骁龙870的摩托罗拉edge s,两者定价均为1999元。

就硬件配置来看,摩托罗拉的优势主要在摄像功能上搭配的是6400万主摄,高于红米K40的4800万主摄;劣势则在屏幕和充电续航上,摩托罗拉edge s搭配的是LCD屏幕,相比于三星的E4 AMOLED有较大差距,充电配置上摩托罗拉edge s仅为20W,略显不足。

就机身设计而言,摩托罗拉edge s厚度达到9.95mm,而红米K40为7.8mm,便携性上,红米K40更胜一筹,整体而言红米K40依旧优于摩托罗拉edge s。

而红米K40 Pro和红米K40 Pro+两款升杯产品,屏幕、摄像均搭载主流旗舰标准的情况下,也搭配了骁龙888芯片,售价2799元起。

其他高端机型中,搭配骁龙888的vivo X60 Pro+售价4998元起,iQoo7售价3798元起,红米K40的旗舰配置在手机友商的竞争中均已拉开了千元以上的差距。

2、红米独立,冲击小米

这场发布会后,红米K40系列如愿以偿吸足了关注度。

红米K40 Pro锁定了2799元的售价下限,这让接下来其他选择搭载骁龙888芯片的手机厂商,陷入了定价难题,同时也可能牵连到小米11。

小米11正式发布的日期是2020年12月28日,时隔两个月,在硬件配置上,红米K40系列的升杯款,红米K40 Pro 和红米K40 Pro+就已经基本对标了小米11。

以8GB+128GB配置加骁龙888芯片对比来看,红米K40 Pro的售价是2999元,小米11售价是3999元,两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屏幕、摄像和充电续航。

其中屏幕上小米11用的是2K AMOLED 四曲面柔性屏幕,对比红米搭载的AMOLED屏幕,优势在2K分辨率上,但并不算绝对优势;摄像上,小米11的一亿主摄像素对比6400万主摄像素仍具优势,但也不是碾压级别。

甚至高配版的红米K40 Pro+,摄像上追平小米11,定价仅需3699元,反而小米11的定价高达4699元。

红米K40系列抢走的不仅仅是友商的市场,也可能抢走小米11的市场。

实际上,红米K40和小米11的定位越来越模糊。

在红米K40的Pro版本,其配置完全可以打入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而红米K40 Pro+系列也可以作为精品高端,定价放在4000元以上,不过红米K40系列整体上已经拉低了骁龙888系列旗舰级的价格区间。

红米冲击小米数字系列(高端品牌系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20年10月红米K30 S至尊纪念版推出,搭载骁龙865芯片,在屏幕、摄像上已经接近小米10。

售价上,同样是8GB+128GB配置的红米K30 S至尊纪念版售价2599元,小米10售价3399元。

从时间线上梳理,小米10是在2020年3月份发布的,红米K30 S至尊纪念版是在2020年10月份发布的,两者发布的时间相差近半年,对于小米品牌内部而言,还可以形成时间上的错位竞争。

不过,此次红米K40发布会在2月末,而小米11发布会在2020年12月末,两者相差仅仅2个月,小米品牌已然没有了时间上的竞争优势。而今后在红米K系列不断走向高配的时候,红米和小米数字系列的品牌定位也将更加模糊。

在此之前,小米曾官宣,正式开售21天,小米11销量突破百万。不过目前来看,随着红米K40的发售,很可能进一步影响小米11的市场销量,进而影响小米11的销售利润。

3、死磕性价比之路能走多远?

红米K系列1999元的定价,颇有致敬小米1发售的深意,同时也保持了死磕性价比的初衷。

不过,从红米K系列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红米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中低端品牌,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作为红米品牌的旗舰机型,红米K系列无论是配置还是在价格上,都在冲向市面上的高端品牌。

2020年,搭配骁龙865的红米K30 Pro系列,价格已经突破了3000元;今年红米的首场发布会,K40 Pro系列也将部分款型的售价抬到了3000元以上。

2019年1月,小米和雷军同步官宣红米品牌独立,并迎来红米品牌的操刀人卢伟冰,可以说这些年红米品牌的发展风生水起。

卢伟冰第一款接手的手机,红米Note7在7个月销量突破2000万,而后操刀的红米note8销量突破4000万,成为小米单品最高,后来推出的红米K系列均有不错的发展。

在一次群访中,卢伟冰表示,“我们会基于我们人群的需求,看这个技术尽可能在哪些产品上先使用。完全没有说红米要给小米让路。”

在观者者网的采访中,卢伟冰也表示,“我只对Redmi负责,只负责Redmi的成功,小米的问题让‘友商’自己解决。”

梳理红米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虽然红米品牌价格还未全面探进高端市场,但其配置已经与高端市场手机相差无几。

不仅是本次发布的红米K40,在2020年发布红米K30 S至尊纪念就搭载了当年的旗舰芯片骁龙865,其中8GB+128GB配置售价2599元,也导致这一款机型供不应求,出现部分线下门店加价出售的情形。

不过,红米在性价比上的激进,也让小米品牌卸下不少包袱,可以探索更多可能性。今年初,小米就预热了旗下的万元机配备了四曲瀑布屏,折叠新机配置也被部分曝光。

但小米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化,其对手是苹果、华为和三星等巨头,这意味着比拼不仅在硬件、价格上,更在研发等环节,小米仍需更多的亮点。

去年11月,在MIDC 2020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人才是创新之源,小米目前有10000多名研发人员,2021年将继续扩招5000名工程师。

值得注意的是,红米的死磕性价比之路或许不会走太远。当前,红米系列部分机型已经尝试突破3000元售价,甚至达到4000元。

与此同时,荣耀已经从华为正式独立,其独立后发布的第一款V40系列手机,起售价达到了3599元,已然开启了高端化步伐。

红米独立运营后,势必也要承担利润压力,性价比只是其延续小米的第一步,此后性价比与高端并行,才是长久发展的方向。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