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小米造车的“天时地利人和”
雷军分享了小米给造车做调研的经历。在过去的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四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才做出了这个决定。从中可以看出雷军的纠结和犹豫,而最终说服自己造车,雷军在发布会上总结为以下几大基石:小米有钱,亏得起;小米有人,有成熟的技术人员,也有大量米粉;小米有全球最好的生态。
如果把以上几点理解为小米造车的人和,小米造车还有天时和地利。
1.天时:看国家政策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是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据统计,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的1.75%,但增长速度极快。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预计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能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0%,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特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运用。到2035年,纯电动车能够成为车辆销售的主流,公共领域的用车实现全面电动化。
国家对新能源和汽车电动化大力支持,此时小米入场依然属于红利期。
2.地利:看市场导向
另外,汽车技术处于快速变革中,其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发展,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推动。从数字来看,当我们打开一辆高端车的汽车软件库时,发现软件代码已经将近1.5亿行,未来更将超过2亿行,这一数字远远超过波音787的1400万行软件代码。“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新浪潮。
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汽车的定义和属性已悄然迁徙。它正在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它是一个行走机械,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移动智能终端。”
汽车理解成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手机是一个智能终端。软件定义汽车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平台。小米,软硬并举,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应用,可以平移到汽车领域,可以为汽车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3.人和:看小米底蕴
是的,复盘小米十年,小米底蕴深厚,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最早做智能手机起步至今,小米在拥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
小米拥有忠实的粉丝和用户。在发布会开始前,小米公司的官微做了个调查,有近2万人参与,92%的人选择了“支持小米造车”。
科技公司,最关键的就看两个点:钱和人才。截至2020年底,小米积累的现金总量有1080亿元。小米拥有超过1万名研发工程师,2021年还将再招募 5000 人。
小米把做智能手机的经验复制到了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笔记本电脑等诸多领域,不仅让小米极致性价比的品牌标签深入人心,而且围绕手机陆续投资孵化智能硬件,也形成了相关领域的生态圈。小米已经形成了已手机为核心,以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用品、办公用品为代表的庞大生态体系。这样一个生态体系,覆盖衣食住行,具有强大的捆绑效应。如果这一协同效应被延伸到车上,到底会发生什么?
小米造车,或许与苹果相比显得“快”,在没有完全的准备好,就正式扎入造车界。但是,在中国的小米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此时入厂刚刚好。
所以,总结来说,小米造车已经板上钉钉,也的确值得我们期待。现如今,“雷布斯”已经变成“雷斯克”,当遇到了真正的“马斯克”电动车时,又会是怎样一番竞争,还颇令人激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