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目前,vivo已经有四条技术长赛道:设计、影像、系统和性能。
在影像这条赛道上,vivo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先后在深圳、台北、东京、圣地亚哥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个影像研发中心,相关领域的团队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
而这些年的长线创新布局,现在也已经不断显现成效。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正是V1。
它的研发始于两年前。当时,vivo就判断手机影像的未来,必然会向更高算力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复杂、庞大的影像优化功能体系。
于是,vivo在长达24个月的时间里,投入超过300人的研发团队,并与手机SoC厂商深度合作,最终拿出了这款屠龙之作。
如今回看,算法确实已经成为手机影像的大势所趋,而且手机处理器算力的提升速度,越来越跟不上影像系统对算力需求增长,迫切需要通过独立的影像芯片,来降低运算功耗,提升影像处理能力。
比如,vivo当下最重视的两大方向:夜景和人像,都需要强大的AI算法,来弥补光学和感光器件上的性能差距,最终让手机获得接近于、甚至媲美于专业器材的影像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算法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影像体验,但也会增加手机的算力负担和功耗,如果都通过传统的处理器来承担,手机会反应慢、耗电快、发热大。
而V1将vivo的优化算法固化到了硬件之中,实现了多个极其复杂的计算成像算法,在低功耗下的实时并发处理。从而在全面提升降噪、HDR、3D虚化、超级夜景、延时摄影等多种影像能力,大幅度提升影像算法运行效率的同时,能耗也比使用CPU下降了50%。
正是在它的加持下,vivo包括运动算法、人像算法、夜景算法、变焦算法、SuperRAW、色彩算法以及超清算法在内的强大软件算法矩阵,已经让vivo最新发布的X70系列成为了专业创作者趁手的创作工具。
事实上,就X70系列的影像能力来说,vivo已经展露出来的长赛道优势,就已经远不止于自研芯片。
比如,去年就已在X50系列上首次搭载的,vivo以超过100名研发人员耗时一年多完成的独创技术“微云台”,以大量极具想象力的创新,重新进行手机内部的元器件和电路排布设计,创新性地突破了传统OIS和CCD防抖技术的限制,实现防抖角度高达正负3度的5轴防抖,大大地加强了暗光、运动等场景下的成像质量。
在X70上,“微云台”进一步升级,通过超大底微云台双主摄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拍风景、拍人,还是拍微距、拍广角、望远,无论拍照还是录视频,都能实现全焦段、全时段的防抖。
尤其是X70 Pro+,更是实现了手机防抖功能的全新突破,可根据重力传感器数据,自动旋转图像并进行裁切与补偿,利用独家的广角云台主摄,实现360°的地平线防抖能力,无论手机如何旋转,录像机预览画面的地平线不随手机角度而变化,始终保持在水平线上,效果堪比专业运动摄像机。
同时,vivo与蔡司共同成立了影像实验室,汇集双方大量专家,瞄准中长期的影像技术,展开联合研究攻关。
在X70系列中,我们已经能看到双方精密协作的大量阶段成果:
超低色散玻璃镜片、AOA 动态光学校准工艺、SWC 镀膜技术、ALD镀膜、双低反镀膜、IRCF色素旋涂工艺、蔡司经典镜头风格等影像技术,乃至双方联合制定的全新色彩标准,已经全面改善了传统手机影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反射率、眩光、杂影等光学难题,大幅提升了影像质量。
此外,在传感器方面,vivo也与索尼深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与体验。
vivo X70/X70 Pro搭载与索尼定制的IMX766V以及IMX663两枚传感器,无论是光圈、透光率、感亮度、对焦速度还是对焦精度,都得到了全面升级。
最终,从镜头到传感器,从专业影像芯片到独有影像算法,X70通过器件、芯片、算法全链路的升级,实现了融合光学技术和计算摄影的新突破,将移动影像带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集合以上诸多优势之后,X70系列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当下最强的影像旗舰。
而且,我们相信,沿着设计驱动的长线创新道路,vivo未来的每一代产品,也将继续推陈出新,不断巩固和强化vivo在手机影像领域的技术优势,为用户带来更加完美的影像体验。
【5】
vivo影像方法论的价值,其实并不止于手机影像。
自2020年以来,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变局期,手机市场格局已经重新洗牌。
对于vivo、华为、小米这几家头部品牌来说,竞争的核心已经不是短期内的份额多少,而是谁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建立和苹果这个超级玩家正面对抗的能力。
在这一个大环境下,越来越需要比拼长远的战略布局,通过长赛道的持续深耕,在关键领域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最终改变全局。
也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vivo能在过去五个季度,一直稳居中国手机市场的老大位置,并不断拉大与其他品牌的份额差距。
这不是偶然的侥幸,也并非一时的冲刺,而是依靠正确的方法论,以超前的战略布局穿越时光,最终累积起来的煌煌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