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已经曲终人散,各大品牌和电商平台都在盘点各自的收益和相应的数据,虽然侧重点各有千秋,但起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总体表现还算说得过去。不过,对于国产手机企业来说,今年的6·18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都将是一次异常艰难的过程。
1.各种优惠刺激的叠加,6·18的数据并不难堪
众所周知,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数字优惠券的政策,各种优惠券的叠加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用户的消费热情。但这种刺激程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也就是说虽然抢券薅羊毛的依旧不少,但鲶鱼效应并没有被有效放大。我们关注到,各地的优惠券预约抢夺非常热络,很多地方都是秒杀,但人们消费的刺激依旧是消费优惠券为止,并没有带来一种报复性的消费激情。笔者所在的太原市云闪付平台曾经的消费券甚至都很难抢到,但真正消费的热情,以及最终的“兑付率”有多高,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来佐证。
甚至有网友还表示,有的人使用一些“特殊手段”来抢券,并在一定的市场上还出售抢到的优惠券,虽然无法求证比例有多大,但券难抢是肯定的,几乎都是秒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售卖优惠券的非法获利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想寻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还比较难。后来优惠券改为日抢日清模式,依旧是不好抢,真正抢到的是否及时去消费了也不得而知。
结合6·18大促,我们看到今年的促销手段以及热络度还是大打折扣了。除了京东的宣传和造势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络,并且也依托长期坚持的供应链优势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是这场6·18盛宴中极大的赢家。对于我们关注的手机厂商来说,今年的发展脉络还是比较艰难。毕竟,此前连续多个月的销售量和业绩都难以令人满意。手机厂商也希望能够借助6·18的市场销售高潮获得不错的利润增长,但事实呢?
2.国产手机的出路在哪里?
国产手机厂商的出货量持续走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观察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一是用户的消费热情不高了。对于所谓的新兴智能手机的追逐热度不高了,用户已经习惯了自己在用的手机,既然还可以继续使用,何必非要去换一台貌似变化并不大的所谓新兴5G手机呢?这是用户的一种消费习惯的改变。短时间内手机厂商还有点不适应。
其二是智能手机厂商的新品技术迭代性不强。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皆是如此。即使苹果iPhone系列的出货量还不错,但那也是在全球市场,在中国市场,iPhone13系列手机的出货量也开始下滑了。说明用户的消费热情真的不高了。不过,这次6·18如果说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在手机行业无疑苹果是最大的获利方。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地方消费券的推出,首先受益的就是那些价格不菲的产品,这一点iPhone13系列产品恰好符合这种预期,5000多元的智能手机,在各种优惠叠加下,可以优惠1500左右的空间,很多用户会忍不住“剁手”的。
其三国产手机厂商的苦衷是多方面的。人们觉得国产手机厂商的价格定得有点偏高了,尤其是一些旗舰产品已经和苹果iPhone 13手机价格很接近了,甚至有一些产品的价格已经超越了普通版iPhone 13价格。用户如果可以承受这样的价码,那么很容易会进而选择更加“高颜值”的iPhone 13 Pro系列。这是国产手机在定价时的一种“失误”,但是不这样定价,成本压力又无法释放,只能迫使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改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产手机厂商在华为之后,并没有扛起技术的大旗;用户在选择的时候,经过市场多方比较之后的选择几乎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国产手机厂商的供应链优势远不如苹果公司,在全球芯片荒的时候,苹果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尤其是其自身调整了一些产能互补策略之后,并没有影响其全球出货量;但是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的压力就不小了。没有真正叫得响的产品,用户摒弃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四是国产手机厂商在构建5G应用的市场培育期并没有和市场同频共振。或者说市场应用基础并没有给国产手机厂商搭建了一个适合的舞台,我们看到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面临着发展的一种转型或者跨越期。这个是大市场环境决定的,并非一家企业就可以左右的,即使是那些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也无能为力。在整个市场应用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时候,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借助的市场红利就非常稀薄。这时候,如果还想获得用户的追逐热度,那也基本是不可能的。再加上用户本身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消费的时候,变得更加“抠抠搜搜”,在手机还能使用的情况下,不愿意换机。
3.后618时代,国产手机厂商应该如何发力?
在618之后,市场一度有一种观点是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借机清一下库存,为下半年的发展积攒一些力量。借着各种消费券和优惠活动的刺激,趁机把现有的手机库存清理一下,下半年新品的研发也会变得更加轻装一些。
从各大品牌公布的数据来看,618的促销可谓喜忧参半。对于京东来说,收益还是可观的,供应链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面临的压力还是持续的。有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6000元以上价位手机销量排名中,苹果iPhone13、iPhone12占据前两名,而且在4000元以上价位这两款手机还是居于前两名,三星的Galaxy S22 ultra和Z Flip位居第四名、第五名,可见在收益率最高的市场,还是苹果三星的天下。位居第三的是华为P50 Pro。
常规的国产手机厂商中,小米手机的官方数据显示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87亿,去年小米是190亿,小米并没有显示某款手机的销量,而是直接说全渠道的销量。相对来说,荣耀给出的数据还不错,其中618 当日天猫平台安卓手机品牌销量冠军、荣耀京东官方自营旗舰店获手机品类服务排名 TOP1。此外,OPPO品牌销量获京东平台安卓手机品牌第三、天猫官方旗舰店销量&销售额获天猫平台安卓手机品牌官方旗舰店第三。在下半年的新品研发中,国产手机如何发力才是关键。可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竞相追逐的关键技术,但是如何在和三星、华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是关键。
尤其是三星如今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地位是明显的,在价格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让步,国产手机厂商在这方面需要超越的还是技术的积累。目前国内手机厂商的技术还难以和华为折叠屏技术相媲美,在和三星的竞争中,也没有技术优势可言。在下半年的市场布局中,一是价格,二是技术,三是供应链能力,将是决定国产手机厂商能不能绝地反击的关键所在。
原文标题 : 6·18之后,国产手机厂商如何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