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贸易战的[蝴蝶效应]掀到半导体,从晶圆的生产到芯片的封装,跨国企业被迫重新规划其供应链布局。
在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下,科技行业数十年来精心构建的精细分工体系正经历加速的重构过程。
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东南亚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中美博弈下的产业[避风港]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就像是一场打破平静的风暴,却意外地为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中,东南亚地区曾先后通过雁行模式和增加值贸易的方式参与全球经贸循环。
随着地缘政治的重新崛起,东南亚的贸易模式正转向第三种形态。
由于贸易战导致的关税增加和供应链风险,许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产业布局,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
2025年5月10日,中美两国经贸高层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会谈,标志着会谈的正式开始。
在中美两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东南亚地区作为产业转移和经贸合作的关键区域,其面临的不确定性愈发显著。
美国正积极支持东南亚地区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国家,旨在从不同层次上取代中国在东亚生产链中的位置。
东南亚或东盟地区的科技产业,作为中美产业链之间的桥梁和[润滑剂],其未来影响力将主要取决于区域间关税差异以及中美两大市场的竞争程度。
在大国竞逐科技地位的背景下,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着剧烈波动,部分供应链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东盟各成员国正积极推出优惠引资政策,以吸引国际半导体和先进电子企业的投资。
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正努力成为区域领导者,东南亚地区正上演一场半导体领域的激烈竞争。
马来西亚:老牌劲旅再出发
上世纪70年代,英特尔等国际半导体巨头看中了马来西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纷纷在马来西亚设立工厂,开启了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之路。
如今,全球约13%的半导体封测和组装市场份额被马来西亚占据,这里还承担了全球约40%的车规级芯片的封测。
该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为美国提供了23%的芯片生产量。
2023年,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出口额突破了1200亿美元大关,成为美国最大的芯片组装品进口来源国。
英特尔、英飞凌、美光等众多国际半导体企业在马来西亚设有封测工厂,形成了成熟的封测产业生态。
而且,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居林等工业园集中了近50家半导体工厂,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槟城和居林等工业园区集中了近50家半导体工厂,形成了成熟的OSAT(封装测试工厂)产业生态系统。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马来西亚进一步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力度。
同时,马来西亚凭借其成熟的电子制造业和物流优势,正逐渐成为中美半导体竞争中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英特尔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70亿美元新建芯片组装和测试设施,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在半导体封测领域的竞争力。
根据中国台湾地区官方数据,马来西亚今年前四个月共进口价值64.5亿美元的GPU,这一数字远超2024年全年48.77亿美元的进口额。
英伟达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430亿美元,而马来西亚单季进口金额高达53.3亿美元,相当于其营收的13%,这一比例几乎与英伟达在中国的营收占比相等。
去年8月,中央政府与雪州政府在蒲种推出了东南亚最大、全马首个半导体芯片设计园区。
计划在五年内建设四座芯片设计园,旨在实现从[马来西亚制造]向[马来西亚设计]的转变。
预计四个园区建成后,将吸引25至30家设计公司,5至8家独角兽公司,以及约30家与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助力实现国家半导体战略(NSS)的目标。
马来西亚正积极推进[柔新经济特区]合作项目,旨在结合新加坡的资本与先进技术,以及马来西亚的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实现双方的互补优势,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越南:后起之秀强势崛起
与马来西亚相比,越南在半导体产业领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后起之秀,但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
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正实施战略性行动,包括转移供应链、建立研究中心以及增加在越南的投资,这为越南通过采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策略,加强其半导体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
越南半导体领域目前拥有174个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额接近116亿美元。
该部门正积极与诸如高通、谷歌、Meta、LAM Research、Qorvo和AlChip等科技巨头展开合作,并正在拟定详细计划,旨在将供应链迁移到越南、建立研发中心并拓展制造业务。
近期,越南政府与英伟达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此举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的新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占据了2024年越南FDI总额的60%以上。
越南参与了众多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关键因素促使来自台湾和香港的全球制造商将越南作为高效的生产基地,并向美国和欧洲出口产品。
越南已经成为吸引国外直接投资(FDI)的重要[前哨],半导体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展现出积极的增长迹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HanaMicron公司已经投入了大约9.3亿美元,而美国的Amkor Technology公司也宣布了其在越南投资16亿美元建设大规模工厂的计划。
英特尔亦在此地运营着其规模最大的后端芯片制造工厂,这些投资行为突显了东南亚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据预测,到2025年,该市场的收入将达到214.5亿美元,其中集成电路预计将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预计收入为183.3亿美元。
根据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分析,预计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9.99%,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3.9亿美元。
美国与越南关系的提升,关键在于美国承诺支持越南发展其半导体产业和稀土产业,这直接关联到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
与此同时,据《日经亚洲》报道,越南正在制定一项新的数字技术产业(DTI)法,旨在为全球芯片制造商提供多项优惠政策。
报道指出,贸易和工业部的法律规定,对新创新的研发费用提供高达150%的税收减免,并为外国专家提供长达10年的免费土地使用权和快速签证。
投资额超过1.6亿美元的公司,将有资格享受快速注册以及部分原材料和设备的免税优惠。
《日经亚洲》报道称,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正与越南FPT集团商讨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设施。
荷兰芯片制造商Besi也宣布将在越南投资1.64亿美元。
美越关系的提升,关键在于美国承诺协助越南发展其半导体产业和稀土产业,这触及了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
2023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访问越南后,美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一定位是越南外交中的最高等级,此前只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韩国建立了这一性质的双边关系。
泰国:产业关键时期下的雄心
泰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凭借多方面的优势,确立了其在区域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泰国是半导体产业中游和下游供应链的重要生产基地,涵盖半导体组装与测试以及电子线路板制造。
特别是在电子线路板制造方面,泰国展现了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为半导体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线路板配套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还是全球第二大硬盘出口国。
去年12月,泰国总理佩通坦主持召开了国家半导体和先进电子产业政策委员会会议,旨在未来五年(2025—2029年)吸引5000亿泰铢的投资。
泰国是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该国入境投资申请价值增长了35%,达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1.14万亿泰铢。
在泰国设立芯片相关工厂的企业包括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ADI公司、日本的索尼以及东芝、德国的芯片制造商英飞凌,以及台湾富士通集成科技的子公司,太闷公司亦宣布了新的项目。
菲律宾:正面临着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
尽管菲律宾具备拓展全球市场份额的必要条件,但其发展速度却落后于邻近国家,特别是越南和泰国。
尽管集成电路(IC)设计和半导体的需求激增,但全球范围内对工程领域的兴趣正在减弱。
业内专家认为,菲律宾凭借不断增长的本地专业知识,正处于一个重大机遇的前沿,有望扩大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
菲律宾统计局(PSA)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菲律宾半导体行业的进出口均实现了增长。
半导体零部件和设备出口同比增长了2.1%,进口同比增长了21.2%。这一增长推动了同期菲律宾GDP增长5.4%。
戈贾尔还指出,近年来,菲律宾在组装、测试和包装(ATP)领域的市场份额一直在缩减。
菲律宾曾经的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如今已不再那么显著。
与邻近国家相比,菲律宾的生活成本已经变得相对较高。生活成本的上升使得我们更难以保持竞争力。
结尾: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任何单一国家都无法独立完成。
然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正推动本土化生产。
目前,产业供应链的分散化趋势正在加剧,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
部分资料参考:心智观察所:《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海那边的世界:《贸易政策阴霾之下,东南亚是夹缝求存还是渔翁得利?》,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东南亚上演半导体[混战]泰国欲成赢家?》,文化纵横:《中美经贸会谈,揭示了东南亚发展的第三种可能性》,日经中文网:《半导体国际分工体系迎来拐点》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深度丨中美贸易战下,东南亚半导体发展呈现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