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与风险并存
某小米生态链公司高管向光子星球表示,“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硬件领域的下一个增长点,而手表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入口,不然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什么都纷纷加入这条赛道。”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447亿台,同比增长28.4%,其中耳机占比64.2%,其次是手表与手环,分别为24.1%和11.5%。
虽然苹果Airpods的推出,使得蓝牙耳机在近几年受到追捧,但在交互方式以及功能多样性上,智能手表表现出更大的潜力。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于健康和健身的关注持续上升。
去年,华米在收购运动传感器技术公司Zepp两年后,将其升级为专业数字化健康管理品牌。今年初,华米科技(HMI.US)又宣布更名为Zepp Health Corp,纽交所交易代码更改为“ZEPP”。
不同于手机厂商家居联动的打法,华米此举意味着将重心放在健康领域。
据介绍,华米目前同国内外顶尖医院和科研所开展了多项合作,如与北大第一医院合作进行的“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管理”、与广医一附院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可穿戴设备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管理中的应用”等,而本次发布的PumpBeats血压检测引擎,也是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展开的临床实验中验证其可靠性。
如果观察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排名,对于华米此举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在IDC发布的2020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排名中,前四名均为手机厂商。
依靠手机终端的出货量能带动可穿戴设备增长,同时产品多样性与公司体量也是普通可穿戴设备企业难以企及的。因此集中精力在细分赛道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除了健康领域的布局以外,华米本次还发布了基于FreeRTOS微内核开发的Zepp OS智能手表操作系统。由于传统可穿戴设备系统多是手机系统魔改或现成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华米自研操作系统使得其占用空间更小,搭配自研硬件及算法,操作更流畅。
值得注意的是,往往我们在谈操作系统时,生态是绕不过的话题,即使是华为鸿蒙OS,也需要兼容安卓软件来丰富其应用生态。
Zepp OS配置了手表JS小程序框架——Zeus Mini-Program Framework,降低了开发门槛,后续将开放用于表盘设计的图形开发环境,能使个人用户设计个性化表盘。
自此,华米软件、硬件以及算法相结合主攻健康领域的垂直生态网络已经浮现。但对于企业研发持续投入能力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我们将时间拉长,可以看出华米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压力。
在华米有意推广自有品牌的情况下,除了高额的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也在不断上涨,甚至在2020年第四季度与研发费用几乎追平,但毛利率并未得到改善。反而随着小米产品出货量的下降给营收造成不小的压力,今年一季度,华米净收入在近几年来首次转负。
上述情况,并非能力问题,而是选择问题,一切都与华米有意增加投入有关。如果用更短期的眼光来看,是没有人会这么做的。
短期来看,打造自有品牌的过程中,华米营收和利润情况不得不受到影响,这是其压力所在。反观小米产品虽然毛利率不高,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华米似乎也意识到这一情况,在去年10月与小米将战略合作协议延长三年,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未来开发小米可穿戴产品时保持最优先合作伙伴地位。
因此,一家企业既要保证短期没有生存压力,又要保证长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是一件需要平衡的事。
如果不能保障主营业务的正常增长,那么研发大概率会被拖累,而过高的研发投入使得企业现金流受到影响,甚至还有反噬主营业务的风险。从小米的芯片研发历程中我们就能窥探一二。
小米在2014年10月,注册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为芯片研发做准备。一年后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2017年澎湃S1芯片正式发布。
由于是首款自研芯片,经验不足导致工艺制程、性能无法与同时期高端芯片同台竞争,因此搭载此款芯片的小米5C实际销量一般。恰好刚刚过去的2016年小米遭遇创始以来首次“滑铁卢”,小米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补课。芯片投入大收益慢的产业特性,使得小米研发的脚步不得不放缓。
至今,澎湃S2也未能有机会发布,转而在今年春季发布会上替代它的是摄影芯片澎湃C1。或许也正是由于芯片研发进展缓慢,使得小米高端之路走的有些坎坷。
华米选择自研芯片和OS,一样是一条艰难的路径,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这又是必须去做的选择。因为一旦取得成功,华米将筑起更高的护城河。
自过去两年华为受到芯片影响后,“卡脖子”一词在网络上不断被提及,是否自研也开始逐渐成为消费者们评判一家企业实力的标准之一。
而事实上企业往往难以实现超越自身实力的自研项目,营收、增速、收益甚至于供应商关系等因素都限制着企业。选择与自身实力相匹配,并且保障长久可持续的研发投入更符合企业自身利益。
这样即使是小规模的研发也能在产业发展期间得到一定利益,反观在PC端及手机端芯片上,大多研发吃亏在起步晚,无法绕开专利等问题上,而在赛道早期就加入赛跑,即使不能抓住所有专利,也能累计一定经验,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这一点在今年芯片短缺中已经有所验证,由于华米自己做芯片研发,提前预测到全球芯片晶圆厂的短缺情况,因此华米在去年11月份下订单时就已经预估了今年全年以及明年的订单。
终
因高额研发投入,华米产生了1000多项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一半,在美国的核心发明专利申请近100项,所有专利目前已授权达550项。
黄汪曾透露“可穿戴设备的专利在各种创业公司手里,不像当年手机行业里都在高通、诺基亚、摩托罗拉那种老一代公司手里。我们有一批专利,Fitbit有一批专利,谁也告不了谁。”
专利之外,因为自研带来的产品体验提升,是黄汪更加关注的。比如本次发布的“Zepp OS系统”,就是为了可穿戴设备体验而来。
全球可穿戴设备常见的续航差、功能单一、生态匮乏等问题,多数都是由于系统问题导致的,因为多数可穿戴设备搭载的系统往往是基于手机系统的魔改或者现有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华米推出的Zepp OS系统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而诞生。但这同样是一件需要耗时耗力,花费大量研发投入才能完成的事。
自研芯片、自造系统,华米走上了一条艰难而漫长,需要时间来验证的道路。